芋艿的拼音
芋艿的拼音为:yù nǎi。 芋艿简称“芋”,俗称“芋头”。单子叶植物,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叶卵形,叶柄长而肥大。花黄绿色。地下有肉质球茎,富含淀粉,可供食用。中国南方栽培较多。芋艿食用方法很多,煮、蒸、煨、烤、烧、炒、烩均可。最常见的做法是把芋艿煮熟或蒸熟后蘸糖吃;芋艿烧肉或将芋艿切成丁块,与玉米掺在一起煮粥。应注意的是,芋艿含较多淀粉,一次不能多食,多食有滞气之弊,生食有微毒。芋艿属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芋头最早产于中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半岛等炎热潮湿的沼泽地带,在全球各地广为栽培。我国的芋艿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珠江、长江及淮河流域。芋头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兼粮食作物,营养和药用价值高,是老少皆宜的营养品;尤其适于婴儿和病人食用,除主要利用淀粉外,芋头还可以用于制醋、酿酒、分离蛋白质、提取生物碱等。
芋梗的拼音
芋梗的拼音:yù gěng芋梗介绍别名:芋荷杆(《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芋茎(《湖南药物志》)。植物形态:芋,湿生草本。根茎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褐色,具纤毛。叶基生,2-3枚或更多,叶柄肉质,长20-90cm,绿色,基部呈鞘状;叶片卵状广椭圆形,长20-50cm,质厚,盾状着生,先端短而锐尖,基部耳形,耳片钝头,全缘,呈波状。花序柄常单生,短于叶柄;佛焰苞长短不一,一般为长20cm左右;管部绿色,长约4cm,粗2.2cm,长卵形;檐部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17cm,展开成舟状,边缘内郑,淡黄色至绿白色;肉穗花序长约10cm,短于佛焰苞;雌花序位于下部,长3-3.5cm,中性花序位于中部,长3-3.3cm,雄花序位于上部,长4-4.5cm,先端骤狭,附属器钻形,长约1cm。期期2-8月。我国南方及华北各地均有栽培。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化瘀。主荨单板机疹;过敏性紫癜;腹泻小儿盗汗黄水疮;无名肿毒;蛇头疔;蜂螫伤
芋头梗 腌制方法 芋头梗的腌制方法
1、材料:芋梗,凉开水。
2、选用看起来比较肥大的芋梗,去掉老、病、坏的部分;
3、把芋梗洗干净后,放在阳光下晒至柔软;
4、用粗盐搓匀芋梗(或者切断后再用粗盐搓匀),放进缸或桶里腌2小时至半天;
5、用凉开水浸没芋梗,用重物(如干净的石头)压在上面;
6、经五至十天的发酵后,即可取出作芋梗酸。
芋头梗腌制方法简单介绍
1、选用看起来比较肥大的芋梗,去掉老、病、坏的部分。 2、把芋梗洗干净后,挂在阳台上通风处3~4天,芋头杆儿水份晾干,有点儿蔫儿就可以了。 3、把晾干水分的芋头杆儿,用刀切成小丁备用。 4、把蒜瓣剁碎,生姜削皮剁碎,尖椒用湿布擦拭干净后也剁碎备用。 5、切好的芋头杆儿加入适量的盐,揉搓均匀后腌制10分钟左右。 6、把蒜蓉,生姜蓉,尖椒碎倒入腌制好的芋头杆儿中,翻拌均匀。 7、玻璃瓶清洗干净,擦干水分,把芋头梗儿装进去,压实密封保存,腌制一个月后就可以开坛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