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介绍资料50字
圆明园介绍资料50字 圆明园介绍资料50字,圆明园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曾经也是非常辉煌的一个建筑,所以很多人对于古代的圆明园都是非常好奇的,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圆明园介绍资料50字。 圆明园介绍资料50字1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扩展资料: 经过70余年的残毁后,圆明园已成荒地。目前圆明三园内有迹可考的遗址大多分布在西洋楼一带,包括海晏堂大锡海,谐奇趣、方外观残存石柱石台,大水法西洋式石门及喷水池,绮春园单孔桥,圆明园别有洞天石舫等。 圆明园被劫掠后,园内价值连城的珍宝大量流失于海外。在欧洲各博物馆收藏有来自圆明园的藏品,如《女史箴图》(藏于大英博物馆)、《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文源阁版《四库全书》残本和瓷器、佛像、佛塔(多集中于法国枫丹白露宫)等。圆明园其他珍宝绝大多数已无可考察。 圆明园介绍资料50字2 圆明园辉煌的资料: 圆明园辉煌时期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清朝中期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圆明园的社会评价: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介绍资料50字3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占地面积347公倾,水面积占140公倾,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外围周长有10公里。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有: 1、正大光明殿 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 2、勤政亲贤殿 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 3、九洲清晏 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第一进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州清晏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道光出生处;西有“乐安和”,是乾隆的寝宫。 4、镂月开云 原称牡丹亭,位于后湖东南角,建筑木料以楠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 5、坦坦荡荡 紧靠后湖西岸,仿杭州“花港观鱼”景,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置馆舍,中间开凿大水池。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圆明园是集中外建筑艺术风格,汇全国建筑的精华,加上能工巧匠精益求精的建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民知慧的结晶。 圆明园里,都是人们的血汗与白骨堆成的,所以每个草木和建筑都是无价之宝。保留现况吧,这是中华民族最耻辱的见证!警示后代后后代,让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人们,劳劳记住这段极其痛苦的历史吧。为此中华民族的人们,珍惜今天,努力明天吧! 圆明园介绍资料50字4 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西洋楼景区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2017年9月,经过专家考证,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位置正式确认。圆明园管理处表示,至此清代史料中关于圆明园五园的说法得到证实。 扩展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辉煌的资料50字
圆明园辉煌的资料:圆明园辉煌时期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清朝中期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圆明园的社会评价: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1744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圆明园,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巧取豪夺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遗址的意义 1、圆明园的遭遇,是中华民族最近那段贫弱、苦难、屈辱历史的缩影,是一部沉重的活史书。无论这片废墟现在所具有的东西的多寡,都不影响这部史书丰富和苦涩的内涵及其无上的宝贵价值。圆明园遗址保护牵涉到多学科的问题, 需要宏观的文化视野。正是这种视野的多学科参照,才使我能够初步读懂这部“巨著”,从而认识到:保留并展露这片废墟,比用辉煌的古建筑取代或部分取代她要有意义得多!一部中国近代史,某种意义上就是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2、在这段历史中,有两件事是中国人民最为刻骨铭心的,一件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另一件就是震惊世界的英法侵略军焚烧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也有力地见证了“国弱受人欺”这个简单的道理。留住这一方遗址废墟,可以促使国人反思、自审,激发国人自尊、自信、自强,增强民族凝聚力。在这个意义上讲,她确实是一座理想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3、一座美仑美奂的皇家园林消失了,她转换为另一种生命,一种充满悲情、充满张力的文物的生命,并且有了自己的标志性脸面――西洋楼残躯。这片废墟,只要你看她一眼,就会立刻被她的无形磁场吸住,感到心灵震撼,进而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这就是废墟之美的奥蕴。 圆明园有哪些特点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 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 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圆明园的资料简介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
圆明园
圆明园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圆明园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