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什么意思啊?
全诗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首古绝句。从该诗中看,“荒唐”不仅指作者在书中引出了“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且也指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走向灭亡的道路。 扩展资料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官至江宁织造。雍正初年,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
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之第一回中直接以作者的身份写下的一首诗。小说中说,空空道人把《石头记》从头到尾抄诗录下来后,因空生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并将《石头记》改为了《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来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了此诗。
在用词上,以“满纸”对“一把”,“荒唐言”对“辛酸泪”,“都云”对“谁解”,“作者痴”对“其中味”,几乎字字对仗,句句对仗,而且对的又全是口语,流转自然,脱口而出。而此绝句整首也一下子在字意上呈现出双峰对峙,各不相让的诗语奇观。一边是“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一边是“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一边是读者,是庸俗的看客;一边是作者,是有着深刻体验和独立精神世界的倾诉者。然而此诗看似是对比文学的两极,即读者与作者,不知言和知音(作者与自己进行着精神对话,因而他是自己的知音),而实际却又全是抒写作者自己。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什么意思?
这句诗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回,原句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句诗实际上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自述。满纸荒唐言:意指《红楼梦》这部作品看似充满荒唐、离奇的情节,让人难以理解。一把辛酸泪:暗示在这看似荒唐的文字背后,作者倾注了许多心酸、辛苦和无奈的泪水。都云作者痴:意味着外界认为作者曹雪芹是痴迷、痴情之人,这也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可能对《红楼梦》的误解。谁解其中味:表明这部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寓意,需要读者细心体会和解读。作者在此提醒读者,《红楼梦》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荒唐,而是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考。总的来说,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自我评价和期望,提醒读者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深入探究作品中的真正内涵。这是对《红楼梦》一书的一种自述式的评价,呼应了该书丰富的文学内涵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