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风俗及特色的介绍是什么?
侗族的风俗及特色的介绍是:1、侗族服饰的衣料,过去以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已普遍使用机织细布,自织的侗布成为馈赠亲友的礼物。侗族服饰多种多样,不同年龄、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装饰,有左衽、右衽、对襟;有布扣、铜扣、银扣;有裤装、裙装;喜青、蓝、黑、白各色;有头饰、颈饰、胸饰、腰饰、手饰、脚饰等等。2、建筑侗族居住的村寨一般具有依山傍水的特点。侗寨一般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寨边梯田层层,寨脚溪河长流,寨头村尾树木参天。大的侗寨六七百户,小的二三十家。侗寨的房屋建筑,一般是用杉树建造的木楼,有一至二层的小楼房,也有三到四层的大高楼。3、出行在侗族聚居的地方,有河必有桥。桥梁大都建筑在村前寨尾的交通要道上,有木桥、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其中名为“风雨桥”或“花桥”的长廊式木桥,以独特的艺术结构和高超的建筑技巧闻名中外。4、家庭侗族的家庭是以男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小家庭,两代或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也很普遍。这种大家庭通常是祖父母、父母与最小的儿子居住。5、语言文字侗族的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语以锦屏县南部侗、苗、汉民族杂居地带为界,分成南北两个方言区,每个方言又因各地语音的不同又各分为4个土语。侗语方言的形成明显带有受汉语影响的印记。相对而言,北部方言区的侗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交往较密切,懂汉语汉文的人较多,汉文化水平的程度也较高。
侗族的风俗及特色的介绍是什么?
侗族的风俗特点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装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侗族节日侗族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不下百处(次),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之中就有各种节会活动84次。有全民族普遍过的节日,也有一村一寨、一族一姓的节日。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牛神节、芦笙节、花炮节、大雾梁歌节、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节会最为隆重。节日的内容广泛,涉及时令、生产、祭祖、信仰、姓氏、英雄、爱情、娱乐、体育等。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汉族传统节日。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侗族
我所了解的侗族婚俗文化
导游在车上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解广西侗族的婚俗文化。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侗族是一个母氏家族,女人的地位高高在上。
这个民族若是谁家生了女孩,脸上尽是光彩,大摆筵席庆贺一番。要是生了男孩,则闭门三天,不敢声张。
未婚的女性被称为“阿妹”,未婚的男性被称为“阿哥”。适婚年龄的阿妹通常是靠“抢亲”来成就自己的一段婚姻的。
在一年一度的传统歌节,或者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夜晚,都是阿哥阿妹们聚会的好时辰。
成群结队的阿哥们登上阿妹家的木楼,找阿妹对歌。聪慧的阿妹往往通过对歌,了解阿哥的性格、爱好、才智、情操和理想等。当阿哥与阿妹相互看对了眼,阿妹会想尽办法把阿哥留下,扛也好,拖也好,拉也好,总之就是要把他留住。
阿哥留下之后,就慢慢进入恋爱阶段,然后开始试婚。这试婚可有趣了,阿妹的父母会把什么脏活累活都交给阿哥做,如此一试便是三年!哈,待三年之后,阿妹及其父母都满意了,才能正式结婚哦。哈!有意思吧!
我们这儿结婚送的嫁妆讲究的是三件套,一是巨额现金,二是房子,三是车子。而侗族人结婚时,阿哥也送给阿妹三件套。一把银梳,是送给妻子的;一只银碗,一双银筷子,这是送给将来的孩子的;一套银饰也是送给妻子的(包括银头饰、银项链、银卦、银耳环、银手镯、银脚环等)。
结婚时,阿哥将家里备好的肉呀菜呀,生活用品等,用担挑挑到阿妹家。他们没有迎亲车队,一群阿哥们挑着担子,一个跟着一个排着长长的队伍悠悠然地走到阿妹家。这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因为他们最初走的可是山路啊!即使后来修建了公路,这文化依然得到了传承。
女人结了婚的都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头顶都要佩戴一个“结婚证”——一把银梳。结婚之后有一个可爱的称呼——阿嫂,这个称呼男女老少均可呼之。
结婚一年之内,阿哥必须要让阿妹肚子大起来,否则将被阿妹退婚。哈!这与我们汉族的传统文化截然不同……当听到导游这么说时,我乐了!大笑三声!哈~哈~哈~
那天坐缆车攀上尧山,我们来到山顶上观看侗族婚嫁表演之后,我兴致勃勃地挑选了一套他们的民族服饰,狠狠地臭美了一回。
我想,让我也做一回高高在上的女主人吧。哈哈!
当我穿上一套鲜红的绣花长裙,头戴亮闪闪的银冠,胸前挂一串同样闪闪发光的银环,款款站在镜子前面时,呵!差点连自己认不出自己了。
看!一个漂亮的侗族阿妹马上呈现在你的眼前!
他们的语言也很特别。“牙赖”就是您好、“阿麻赖”就是欢迎光临、“粘亏牙”就是谢谢、“嘎佬”就是侗族大歌、“遥硕牙”就是我爱你……
我对先生说:哈哈,快点学吧,学会了请对我说“遥硕牙”!
一起了解侗族结婚风俗
对于结婚,很多的女孩子都幻想过自己未来会怎么样结婚,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未来的一切一切。结婚也是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项的。接下来我就带你去侗族文化了解侗族的结婚风俗。
侗族婚姻多是男女有恋爱基础后,由媒人说合缔结而成。侗族择偶不避同姓,但不能在同一房族内为婚。有“姑表舅婚”、“姨表禁婚”的习俗。
侗族婚姻,不论是自由恋爱,还是他人说合,都得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得到女方父母的应允,才择日完娶。也有些青年摒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古规而自由结合,婚后,再给女方父母道歉认亲,个别甚至与家庭决裂。黎平、从江、榕江等县的侗族婚礼简朴。迎亲的傍晚,由“接亲婆”手提灯笼,背一床铺盖,把新娘接到郎家。
新娘进门时,全家回避。新娘进门后,坐在火塘边的新凳上,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念新婚词,向新婚夫妇祝福。接着,新娘动手架锅作炊事仪式,表示她从此为这家主妇。只宰杀一两只鸭,合家吃饭。
所请亲友最多十来个人。邻寨的新娘子,饭后即归,外村来的新媳妇,住上三天即回这种习俗,视夫妻感情和年龄大小而定。感情好年龄大的,一年半载即可到夫家落户,包办说合或年龄小者,两三年,甚至七八年才上夫家共同生活。
侗族有哪三宝
侗族的三大宝是鼓楼、花桥和大歌。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是侗族不可缺少的公共活动中心,一般是在寨子的中间,也有一个姓氏一座鼓楼的。花桥是侗族人民建筑艺术的精华。侗族人民在环绕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过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花桥。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是“百越”中的一支。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份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部份移至广西定居下来。
侗族的三大宝是什么
侗族的三大宝是鼓楼、花桥和大歌。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是侗族不可缺少的公共活动中心,一般是在寨子的中间,也有一个姓氏一座鼓楼的。花桥是侗族人民建筑艺术的精华。侗族人民在环绕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过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花桥。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是“百越”中的一支。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份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部份移至广西定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