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楚国人,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我整理了屈原的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屈原的故事【篇一】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会想到包粽子、划龙舟。而这些民间习俗都是跟屈原有关的,你知道屈原有哪些故事吗?屈原的故事,我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当了[左徒]这一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 屈原死后,人们为他建庙筑坟,长久地敬仰他、怀念他。他死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人们把这一天当作一个节日,即端午节。屈原的家乡和中国南方广大地区有个风俗,每到这一天就要举行盛大的划龙舟比赛,据说划龙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们每到端午节就要吃粽子,据说也同屈原有关。最初是泊罗江边的老百姓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进水里去喂鱼,使鱼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后来这习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 屈原的故事【篇二】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 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之意。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处境窘迫的时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劳累困苦到极点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无法忍受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坚持公证,行为耿直,对君王他一片忠心,竭尽才智,但是却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极端困窘了。因诚心为国而被君王怀疑,因忠心事主而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悲愤之情呢?屈原写作《离骚》,正是为了抒发这种悲愤之情。《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而像屈原的《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以上两者的优点。屈原在《离骚》中,往上追述到帝喾(kù库)的事迹,近世赞扬齐桓的伟业,中间叙述商汤、周武的.德政,以此来批评时政。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因果必然,这些都讲得非常详尽。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其情志高洁,所以喜欢用香草作譬喻。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 屈原被贬退之后,秦国想发兵攻打齐国,可是齐国与楚国有合纵的盟约,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楚国表示臣服,说:“秦国非常痛恨齐国,但齐国和楚国有合纵的盟约,若是楚国能和齐国断交,那么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图得到土地而相信了张仪,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并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欺骗了楚国,对使者说:“我和楚王约定的是六里,没听说过有什么六百里。”楚国使者非常生气地离去,回到楚国把这事告诉了怀王。怀王勃然大怒,大规模起兵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兵迎击,在丹水、淅水一带大破楚军,并斩杀八万人,俘虏了楚将屈丐,接着又攻取了楚国汉中一带的地域。于是楚怀王动员了全国的军队,深入进军,攻打秦国,在蓝田大战。魏国得知此事,派兵偷袭楚国,到达邓地。楚兵非常害怕,不得不从秦国撤军回国。而齐国很痛恨怀王背弃盟约,不肯派兵救助楚国,楚国的处境非常艰难。 第二年,秦国提出割让汉中一带土地和楚国讲和,但楚怀王说:“我不希望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到这话,就说:“用我一个张仪来抵汉中之地,请大王答应我去楚国。”张仪到楚国之后,又给楚国掌权的大臣靳尚送上厚礼,并用花言巧语欺骗怀王的宠姬郑袖,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把张仪又给放跑了。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再担任重要官职,刚被派到齐国出使,回来之后,向怀王进谏说:“大王您为什么不杀了张仪呢?”怀王感到很后悔,派人去追赶,但已经来不及了。 在此之后,各诸侯国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楚国大将唐眛(mò,陌)。 当时秦昭王和楚国结为姻亲,想和楚怀王见见面,楚怀王想要前往,屈原劝谏说:“秦国是虎狼一般贪暴的国家,是不能信任的,还是不去为好。”可是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去,他说:“为什么要断绝了秦王的好意呢?”怀王最终还是去了。但他刚一进武关,秦朝的伏兵就斩断了他的归路,把怀王扣留,为的是让他答应割让土地。怀王大怒,不肯应允。逃到赵国,但赵国拒绝接纳。然后又来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因子兰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死在秦国,楚国人都把此事的责任归罪于子兰。 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觉悟,不良习俗也为之改变。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种心情。然而终究无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于此也可见怀王最终也没有醒悟。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怀王因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结果使军队惨败,国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盘,自己还流落他乡,客死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灾祸。《易经》上说:“井已经疏浚干净,却没人来喝水,这是令人难过的事。国君若是圣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而怀王是如此不明,那里配得到幸福啊! 令尹子兰听到以上情况勃然大怒,最终还是让上官大夫去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一生气,就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干瘦。一位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屈原说:“全社会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渔翁说:“一个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随着世俗风气而转移,全社会的人都污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呢?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讨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宁愿跳入江水长流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 于是,屈原写下了作品《怀沙》,其中这样写道: 阳光强烈的初夏呀,草木茂盛地生长。悲伤总是充满胸膛啊,我急匆匆来到南方。眼前是一片茫茫啊,沉寂得毫无声响。我的心情沉郁悲慨啊,这令人伤心日子又实在太长。抚心反省而无过错啊,蒙冤自抑而无惧。 想把方木削成圆木啊,但正常法度不可改易。抛开正路而走斜径啊,那将为君子所鄙弃。明确规范,牢记法度啊,往日的初衷决不反悔。品性忠厚,心地端正,为君子所赞美。巧匠不挥动斧头砍削啊,谁能看出是否合乎标准。黑色的花纹放在幽暗之处啊,盲人会说花纹不鲜明;离娄稍微一瞥就看得非常清楚啊,盲人反说他是失明无光。事情竟是如此的黑白混淆啊,上下颠倒。凤凰被关进笼子里啊,鸡和野雉却在那里飞跳。美玉和粗石被掺杂在一起啊,竟有人认为二者也差不了多少。那些帮派小人卑鄙嫉妒啊,全然不了解我的高尚情操。 任重道远负载太多啊,沉陷阻滞不能向前。身怀美玉品德高啊,处境困窘向谁献?城中群狗胡乱叫啊,以为少见为怪就叫唤。诽谤英俊疑豪杰啊,这本来就是小人的丑态。外表粗疏内心朴实啊,众人不知我的异彩。未雕饰的材料被丢弃啊,没人知道我所具有的知慧和品德。我注重仁与义的修养啊,并把恭谨忠厚来加强。虞舜已不可再遇啊,又有谁知道我从容坚持自己的志向。古代的圣贤也难得同世而生啊,又有谁能了解其中缘由?商汤夏禹距今是何其久远啊,渺茫无际难以追攀。强压住悲愤不平啊,抑制内心而使自己更加坚强。遭受忧患而不改变初衷啊,只希望我的志向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我又顺路北行啊,迎着昏暗将尽的阳光。含忧郁而强作欢颜啊,死亡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 尾声:浩荡的沅江、湘江水啊,不停地流淌翻涌着波浪。道路漫长而又昏暗啊,前程又是何等的恍忽渺茫。我怀着长久的悲伤歌吟不止啊,慨然叹息终此世。世上没人了解我啊,谁能听我诉衷肠?情操高尚品质美啊,芬芳洁白世无双。伯乐早已死去啊,千里马谁能识别它是骏良?人生一世秉承命运啊,各有各的不同安排。内心坚定心胸广啊,别的还有什么值得畏惧!重重忧伤长感慨啊,永世长叹无尽哀。世道混浊知音少啊,人心叵测内难猜。人生在世终须死啊,对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爱。明白告知世君子啊,我将永为人模楷。 于是,屈原就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自杀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们都爱好文学而以擅长辞赋著名。但他们都只学习了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终没人敢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之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自从屈原沉江而死一百多年之后,汉朝有个贾生,在担任长沙王太傅时,经过湘水,写一篇辞赋投入江中,以此祭吊屈原。
陈雅丹为什么能去南极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循着报上一则“《'98陈雅丹穿越时空之旅画展》明举行”的消息,到中央美院美术馆转了一圈。虽说纯属外行看热闹,但那些绝对有视觉冲击力的装置艺术和很多巨大的画面,竟让我也像个内行一样,严肃并思索地从一楼走到二楼。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性画家?报上介绍,“第一位赴南极作画的画家”;第一位纵穿罗布泊的画家”。如此大气磅礴地作画和做人,却又联系着一个如此雅致、清灵的名字?好奇心驱使我终于找到了她。 南极的“三个太阳” 她的外表的确如她的名字:身躯娇小,面部线条柔和,语调也淡淡的,“十年前有一天晚上,我在电视里看见一些坐着船从南极考察回来的考察队员,在上海登陆……”不知为什么,她的讲述却带着磁力。“那些人晒得黑黑的,衣服都破了,我心里下子特别激动。我一直非常佩服那些不怕吃苦,献身科学的人……”我知道,陈雅丹的父亲陈宗器,是我国有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三十年代曾几次去罗布泊考察,可以说是一位献身科学的人。陈雅丹的身体里流淌着父亲的血。果然,她在说:“这使我想到我的父亲,我也一直不明白,他们这是为了什么……”“我忽然感觉一种召唤,我一定要去南极。” 多少带些遗传的不羁的性格,使她说干就干。没想到多次请求奔波之后,人家还是说:画家?先往后销吧。等我们建设好了画家再去不迟。她仍旧不屈地找,直到康克清都被其打动为止。她终于作为编外人员,于1986年12月到达南级,在长城站一呆40天,和考察队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着从未体验过的极地生活。 即将离开南极时,考察队员们特地为她收拾出一面墙,说:“画家!给我们留张画吧!”她望着这些热血男儿,这些祖国的英雄,欣然应允。没有颜料,队长郭昆就去船上找来油漆,没有调色板,她就用安全帽替代。于是,在那面墙上,她画了三个太阳,三种颜色的太阳,红、绿、白。考察队员问:干嘛要画三个太阳?她笑笑未答。十二年后,她坐在我对面说:“当时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我还没想好怎么用语言来表达。回来一年后,我才理解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我觉得陈雅丹其实是在很郑重地回答十二年前考察队员的种种猜测。她说:去南极的人都要穿红色羽绒服,以防万一失踪。那红色就像洒在茫茫雪原上一滴一滴的血。不是热血男儿,没有献身精神,是不敢到那里去的。所以红色其实象征着人类进取不息的精神。 绿色呢,陈雅丹说:“南极没有绿色。尽管如此,绿色却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以前我看见绿树真是习以为常,从南极回来,我发现我特别喜欢绿,我才知道绿色的珍贵。绿色,其实体现了人类美好、温馨、永存心中的东西。” 白色,是南极永远的色调。纯洁无瑕的雪原,就像小孩子没有受过污染的眼神。陈雅丹解释说,我特别看小孩子胆怯地望着人时的眼神,那种纯真无邪总让我感觉到南极白色的雪原。我觉得,这应该是人类必备的品质,无论到什么时候,一旦缺少这种真善美的东西,人类就完了。陈雅丹以画家的思索说:这三种颜色代表了人类三种基本的美好的品质。是我喜欢的,也可以说是我力争做人的原则。 以后十余年,她带着南极给她的启迪和感悟,到处去体验美的东西。西藏,新疆,妈妈,孩子,花,那么多的纯朴,那么多的美好感染着她,再经她的手感染给更多的读过她的画的人。 罗布泊的呼唤 “罗布泊,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那里有父亲的足迹。但那是一个生命的禁区,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尽管陈雅丹依旧是轻轻地叙说,我却清晰地感觉到她身上洋溢出的那种想干什么就去干的执著的艺术家气质。 早在1989年,她去新疆采风时,就提出想去罗布泊。恰巧听到她一想法的,也是个执著的说话算话的人。近十年来,那个热情的武警记者不断地给她来信,提供各种可能去罗布泊的信息。到终于得以成行之际,他们的通信已有高高的一摞。 1997年10月底,陈雅丹实现了她渴望已久的宿愿:到罗布泊去。与六十年前曾深入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的父亲作一次穿越时空的长谈。在近1000公里的行程中,她与她的朋友们经历了大沙暴,碱滩,漫天大雪和迷路,也使她得以窥视到父辈是如何凭着信念在这无边的荒漠中度过那些艰苦岁月,更重要的是,她在艰难跋涉和生与死的考验中,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深刻的认知。 我看了陈雅丹在罗布泊时的日记,优美浪漫的文笔,像不时掠过心头的响铃;纯真凝炼的叙述,如山涧潺潺的溪流,牵引着你走进神秘的罗布泊,走进陈雅丹的心灵。 小时候,我曾向妈妈:为什么叫我雅丹啊?妈妈说:那是你爸爸许多年前在罗布泊工作时发现的一种地貌,是被风吹成这样的。后为,我知道“雅丹”这一词语,被国际地理界正式作为特殊风蚀地貌的专用名称,正是从斯文·赫定及父亲陈宗器进入罗布泊后开始的。 我梦想着有朝一日看看与我名字紧密相连的雅丹地貌。这天晚上,我们就在雅丹地貌扎营,梦想终于成真。 在夕阳下山之前,我迎着寒风奋力向雅丹顶上攀上去。登高远望——嗬!一望无际层层叠叠的全是雅丹!它们千姿百态,沉默而伟岸,向天地铺展,这大自然塑成的风景,壮观而苍茫。爸爸,谢谢你把这么好的名字送给我。 100年以后的蓝天·白云 如果说,南极之行为陈雅丹的绘画艺术吹进清新的风格,那么罗布泊之旅则对她今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父亲他们当时进行科考,条件那么艰苦,难道仅仅是为了名利?包括后来的彭加木,他们的考察、付出,为什么?折腾几辈人,就是这样的结果?”面对罗布泊的越来越荒芜,陈雅丹追问。“他们是为了下一代生活得更美好,他们是希望这块土地,这个地球更美好。我们也要有这种责任感,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作为画家,陈雅丹在构思过程中,力求用画笔体现罗布泊给予她的启迪。 从罗布泊归来的画展中,有一件装置作品,题目是《2098·蓝天》,一些穿着印有“2098·蓝天”的白色大背心的人形,交错站在一块黑布前,黑布上有罐漆喷的灰色的云,木片锯成的人头则涂成蓝天的颜色。画家是在警示我们: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保护环境,100年以后蓝天就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和只体现在背心上了。 《筷子·森林》、《闪光的表面》,无一不是提示人们注意生存环境,连陈雅丹自己都没想到,从罗布泊回来的画展,重点最终并不是落在穿越上,而是落在提倡环境保护上。难怪有评论家说陈雅丹是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感的艺术家。 陈雅丹的画大部分是和文字组合在一起的,所以“极具震撼力”。著名美术评论家王鲁湘说,画展中有一幅画,题目是“你犹如嘈杂声中一支天堂的圣曲,” 我把这句话送给雅丹,因为她的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我觉得雅丹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心有一份感动……而她作为一个艺术家又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去寻找感动,再将之升华、凝炼,这种感动作为一个要素存在于她的作品中。她的朋友也说,在雅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终始保持着孩童般纯真的眼光,但揭示的主题却是深刻和沉重的。 在她与我的整个交谈过程中,我的确清晰地体会出她纯真与深刻并存的本质,这份难得的和谐,始终贯穿在她淡淡的述说中。 求采纳
屈原的故事
屈原的故事推荐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论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钱钟书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
钱钟书,生于1910年,卒于1998年,,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自幼饱读诗书,受到传统经史文化的教育。钱钟书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主要包括《谈艺录》、《管锥编》和《宋诗选注》。《谈艺录》在沟通中西文化、旁征博引的基础上,包括着对中西文坛上貌异实同的诗歌内容的精微辨析、比较和阐发。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丰富而详尽的中西比较诗论,而且还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主要诗人的代表性作品,是一部雅俗共赏、格调超拔的宋诗选本。文史批评巨著《管锥编》,针对《毛诗正义》等10部古籍做了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研究,自从问世之后,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除此以外,钱钟书还出版了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长篇小说《围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比喻,获得了广泛声誉。这部小说不但有多种外文译本,并且被改编成电视剧,引起了轰动。
钱钟书有哪些著作?
《管锥编》是钱锺书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本书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英、法、德、意、西原文,是一部不可多得、必然传世的多卷本学术著作。三联书店版4册(中华书局版5册)近130万字,是他研读《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种古籍时,所作的札记和随笔的总汇。此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皆发前人之覆者,颇能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此书未刊部分尚有考论《礼记》、《庄子》、《全唐文》、《杜少陵诗集》、《玉溪生诗注》、《昌黎集》、《简斋集》等十种书的札记。显而易见,这部高品位的著作是钱先生数十年心血的结晶。本书出版后,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重大反响。尽管出版者中华书局起初并没有为该书申报“国家图书奖”,然而,博学的评委们还是公正地将其列入了首届获奖名单。《谈艺录》是中国最后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全书45万字,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本书征引或评述了宋以来的诗话近130种,中国诗话史上的重要著作几乎都被涉及。举凡作者之心思才力、作品之沿革因创、批评之流敝起衰等等,都包容其中。各节论述具体入微,多所创见,行文则或兼综、或条贯,或评点、或专论,长短自如,不拘一格。采二西而反三隅,引述西方论着500余种,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本书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必读书。《七缀集》是文艺论集。本书基本上是《旧文四篇》和《也是集》的合编。收入本书的是七篇被钱先生戏称为“半中不西、半洋不古的研究文章”。此书当与《管锥编》参互而读。集中每篇文章就是《管锥编》中某一节之铺张扬厉、充类至尽;《管锥编》中每节札记则如本书各篇之缩略提纲。《围城》是钱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说,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从自以为天佑神助开始,而从意识到造化弄人结束。《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钱锺书先生旁观浮生,思虑沉潜;指点世态,寄慨遥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使读者对人生恍然如有所知。本书风格幽默,妙譬可人,读之颇可领略汉语文字的丰赡粹美。《围城》的艺术特色:(1)采取大跨度的横向移动式的结构间架,以人物行踪的两点双线来布设格局。(2)与众不同的讽刺艺术——反仿、反讽、反论构成的机敏的讽刺。《人.兽.鬼》是钱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共收作品四篇。其中,《上帝的梦》描写了人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猫》讽刺了一群无聊的知识分子,可以看作《围城》的雏型;《灵感》所表现的是自作自受和精神产品的异化;《纪念》则是写家人、夫妇间无法弥合与沟通的疏隔。《写在人生边上》是钱先生的散文集。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十篇。作者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算得上一个独特的品种。《槐聚诗存》是钱锺书先生自己选定、并由夫人杨绛抄录保存下来的旧体诗集。钱先生自幼读书学诗,几十年间所作至少也有上千首。但钱先生自觉比较满意而收入本集的,却尚不足三百首,足见其标格之高。书中言志、抒情、感时、论诗之作,应有尽有,殊耐吟咏。其中古意、无题诸章,最具李义山风致。作者在序中自叙少年学诗门径以及编定本书之原则与经过,皆是首度披露,必能引起读者极大兴趣。《宋诗选注》人们习惯于并称唐诗、宋词和元曲,其实宋诗自有其独树一帜的创造和唐诗不可替代的地位,情文并茂的佳作也不在少数。历来的宋诗选本中,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最富有影响的选本之一。钱氏对宋诗素有研究,在其40年代所著《谈艺录》一书中有关宋诗的评述已多创见,上世纪五十年代选注宋诗时,更在论述宋诗的特色与成就、评价诗人和诗歌流派及诗歌的注释等方面言人之所不曾言,提出一系列富于启发性的见解,在海内外引起广泛的反响。本书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中文学科指定书目。《钱锺书文集》文集收录了钱先生的《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部分著作,书后附有钱锺书年表。
杨绛的代表作品
杨绛的代表作品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1、《称心如意》《称心如意》是杨绛先生的著名现代戏剧之一,是杨绛先生的话剧处女作。杨绛先生1911年出生于北京,是著名作家钱锺书先生的夫人。她于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2、《弄真成假》《弄真成假》是近代杨绛创作的话剧。剧写穷青年周大璋抛弃女友张燕华,冒充富家子弟,用甜言蜜语追求地皮商老板张祥甫的女儿婉如,终于博得了她的芳心。但精明的张老板,却认为这笔生意太冒险,而阻挠女儿的婚事。3、《干校六记》《干校六记》是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981年7月。4、《将饮茶》《将饮茶》是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987年5月。作者以细腻传神而又幽默风趣的文笔记人叙事,不仅活画出人物形象,也描绘出时代氛围,使该书在貌似轻松恬然中富于深刻隽永的人生意蕴和探赜索隐的史料价值。5、《我们仨》《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3年7月。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