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夏金桂是个泼妇但有一个人她不敢惹!
读完《红楼梦》,很多人会想,人王力可凤姐和夏金桂,人贾琏和薛蟠都是败类。没人能搞定吗?就夏金桂而言,薛宝钗能应付这个霸道的嫂子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要以为薛蟠嫁给夏金桂的时候,宝钗还只是个未婚小姐,甚至认为她根本对付不了夏金桂。就像探春管家的时候,那些不省事的女人和女儿,想刁难探春,就只有出丑。要想知道宝钗能不能搞定夏金桂,首先要了解两个人的性格。宝钗的性格是怎样的?王熙凤说她“多管闲事,不开口。当被问到时,她摇摇头。这是贾府里宝钗的生存哲学,典型的明哲保身。也就是说,她什么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却不张扬,不表白,给人一种有恃无恐的感觉。宝玉一度比宝钗通灵。曹公是这样评价宝钗的:她很少措辞,人们都叫她傻子,她总是冷静而自觉。这个评价很中肯,就是说宝钗是一个深藏锋芒的人。如果他聪明到一定程度,再进一步就不聪明了,反而会很低调,宝钗的愚笨就是这样。什么是紧跟时代?我的理解是随机应变,对不同的人和事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考虑周到,无懈可击,让人抓不到任何小辫子。夏金桂怎么样?原文说她“太娇生惯养了,变成了一个偷脚的性灵”。爱自己如菩萨,视他人如粪土;外有花柳之貌,内有风雷之性。在家里,我经常对女佣发火,并且轻打她们。"因此,夏金桂的性格更为凶悍,一切都摆在明面上。所有的吵架都是直的吵,吵的越大声越好。属于野不讲理的那种,就是臣服于薛蟠,顶多把薛姨妈蒙在鼓里,但这也瞒不过薛宝钗的眼睛。原文说:“宝钗观察她坏心已久,每次适应,都以言隐志。金桂知道他不能犯罪。每次他想找空档,都没机会占便宜,只好跟着旋律走。”所以笨手笨脚的宝钗早就看出了夏金桂的野心,这句话足以说明宝钗和夏金桂会是最后的赢家。宝钗虽然从来没有和谁脸红过,也从来没有大吵大闹过,因为她的身份束缚了她,但她总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总能三下五除二,悄无声息地让对手无所作为,节节败退。这本身,夏金桂自然学不会。所以,夏金桂这个无人问津的人,对宝钗也无能为力,只能“鞠躬尽瘁”。仅仅一个字,四个字,就足以证明宝钗对付夏金桂绰绰有余。她不用太费心,只要用一点手段,就能制服夏金桂。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只用两成功力就能打败对手。宝钗是如何对待夏金桂的?原文什么都没说,只说她是“每次即兴,都用文字暗暗敲打自己的野心。”所以宝钗不仅是一个善于看人的人,还是一条打七寸的蛇,抓住了夏金桂的要害。让夏金桂知道这个家里有人不怕她,在宝钗面前找不到机会做,宝钗也不会让她占便宜。这就是宝钗,做什么都滴水不漏。面对任何事情,不管情况有多复杂,她都能冷静、客观、理性的对待。有了这样的心态,只知道无理取闹的泼妇夏金桂自然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
为什么红楼梦里最可怜的人是夏金桂
夏金桂是谁?
是薛蟠的大老婆,折磨死香菱的人。
香菱的判词是: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根并荷花一径香,点出香菱就是原来的甄英莲,菱根与荷花本是一脉相承。
平生遭际实勘伤,香菱原本出生于乡绅富豪甄家,也是一个大小姐,可惜有命无运,5岁时被拐,拐子不许记起小时候的事,还总是打骂,长到十岁多被卖,因为拐子想要多赚点钱,在卖给冯渊后,又卖给薛蟠。
如果冯渊当天就带走香菱也就没事了,偏巧这个冯渊特别认真对待,就想正式娶香菱为妻,约定三日后过门。没想到夜长梦多,就在这三天里又卖给薛蟠。
薛蟠为了抢人打死冯渊,就是我们上学教科书上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香菱这个名字是宝钗取的。
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夏金桂就开始折磨香菱。
夏金桂刚开始观察到薛蟠对她的陪嫁丫头宝蟾感兴趣,就故意制造机会把宝蟾给了薛蟠,同时让香菱去两个亲热的房间去拿手帕(还是扇子,我忘了)。
于是,被撞破好事的薛蟠从此冷落香菱,毒打香菱。
夏金桂又把香菱的小屋给了薛蟠和宝蟾做洞房,命香菱在夏金桂屋里打地铺。一个晚上捶8次腿,倒10次水的折磨香菱。
自此留下她,折磨她。
根据第五回的判词,自从两地生孤木,指的是夏金桂的桂。致使香魂返故乡,就是被夏金桂折磨死。
蒋勋先生说,现存的版本,估计是后40回改写的人不忍心让香菱死,硬生生改成了在她被夏金桂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时候,被薛姨妈和宝钗带走,从此服侍宝钗。
夏金桂的算盘是这样的,先利用宝蟾对付香菱,香菱死了以后再对付宝蟾。
在对付香菱之前他还对付宝钗,在薛姨妈带走香菱的那一场戏中她还挑战婆婆权威,跟婆婆正面刚,要借机把婆婆压下去,在那样的年代,在那样的大家族里,而且还是在贾家做客的时候,她要挑战婆婆的权威。为什么?
因为她不允许有人比她还漂亮,还聪明,还被人喜欢。
俗称嫉妒。
所以贾宝玉在知道香菱被折磨之后去庙里散心的时候,跟一个王一贴道士聊天,问他可有疗妒方?
她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善妒的性格?
就是上篇文章里我提到的因为从小锦衣玉食,什么愿望都被满足,合理的不合理的全都被满足,就导致了她内心的痛苦。
她不知道为人处事的边界在哪里?内心的安宁与喜乐从何而来?她只知道把比自己厉害的人全部除掉。
全部除掉了就开心了吗?不会。
他的内心依然是痛苦的。没有朋友,没有社会支持系统,也没有内心的安宁。
内心的安宁永远来自于内在,而不是来自于外部的敌人,或者外部比自己厉害的人,或者外部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可惜一个从小被溺爱被宠坏了的孩子永远没有机会去体会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