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韦庄

时间:2024-08-14 14:28:14编辑:小松

无情最是台城柳这首诗是那个城市的

1、这是南京的。
2、原诗:
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台城位于今南京市玄武湖畔,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江南东路建康府 ”条下载:“台城一曰苑城,即古建康宫城也,本为吴后苑城,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作新宫于此,其城唐末尚存”。
4、简介:
《台城》是唐代韦庄的作品,这首诗借景寄慨,语言含蓄蕴藉,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5、诗人介绍: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玄宗朝宰相韦见素之后、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谥文靖。
韦庄工诗,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无情最是台城柳全诗

无情最是台城柳全诗如下: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台城:古城名。本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为东晋、南朝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边。十里堤:指玄武湖的长堤。霏霏:细雨纷纷状。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参考译文】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灯笼十里长堤。“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两句是借六朝兴亡,抒发人世的哀愁——最无情的是台城的杨柳,对六朝的兴亡全然无所谓,如同往日,像烟雾一样依旧笼罩着十里长堤。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残破的历史遣迹,终古依旧的台城烟柳,与转瞬而逝的六代豪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凭吊古迹,感叹六朝兴亡,“依旧”之物唯柳而已,“无情”预示着历史将重演,为晚唐之颓势感伤,感情极为深沉。这种空灵蕴藉的写作手法,清代人王士祯称之为“神韵”。

古诗台城的译文和解释!

1. 关于台城的古诗句
关于台城的古诗句 1.关于台城的诗句
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墨子·备高临》:“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台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孙诒让间诂:“台城,即行城也……此行城,编连大木,横出两旁,故亦谓之距。”参见行城。

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当时建康从外到内由郭城、都城(京师)、宫城(台城,另台城内还有一道内城)几个主要城圈构成,郭外为郊。宋·洪迈《容斋续笔·台城少城》:“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按,晋之“台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乾河沿北,其地本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咸和中改建作新宫,遂为宫城。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宋·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台城在钟阜之侧,其地据高临下,东环平冈以为固,西城石头以为重,带玄武湖以为险,拥秦淮、清溪以为阻。”

“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陈书·不害传》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唐·刘翰《石头城》诗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宋·贺铸《水调歌头·台城游》 台城 作者张乔,唐朝,池州人,咸通中进士。黄巢之乱,罢举,隐九华。 诗二卷。

正文

宫殿余基长草花,景阳宫树噪村鸦。云屯雉堞依然在,空绕渔樵四五家。 台城 别名《金陵图》【作者】韦庄,请参见作者词条介绍。

正文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金陵五题·台城》

作者刘禹锡,请参见作者词条介绍。【出处】《全唐诗》卷365-35

正文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赏析

(作者赖汉屏,来自《唐诗鉴赏大辞典》) 台城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 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2.古诗 台城
【唐代张乔《台城》诗】

【作者】张乔,池州人,咸通中进士。黄巢之乱,罢举,隐九华。 诗二卷百。

【正文】宫殿余基长草花,景阳宫树噪村鸦。云屯雉堞依然在,空绕渔度樵四五家。

【唐代韦庄《台城》诗】

【别名】《金陵图》【作者】韦庄,请参见作者词条介绍。

【正文】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译文】江上春雨霏霏岸边回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的笼罩十里长堤。

【唐代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诗】

【作者答】刘禹锡,请参见作者词条介绍。【出处】《全唐诗》卷365-35

【正文】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3.南京台城的诗词
台城1

作者

张乔,唐朝,池州人,咸通中进士。黄巢之乱,罢举,隐九华。 诗二卷。

正文

宫殿余基长草花,景阳宫树噪村鸦。云屯雉堞依然在,空绕渔樵四五家。

台城2

别名

《金陵图》【作者】韦庄,请参见作者词条介绍。

正文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台城古诗注释
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译文 “江雨霏霏江草齐”:暮春三月,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江边绿草如茵,四望迷蒙,烟笼雾罩,如梦如幻,不免引人遐思。

“六朝如梦鸟空啼”:佳木葱茏,草长莺飞,处处显出了自然界的生机。诗人在欢快婉转的鸟啼声中,追想起曾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都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瞻仰凭吊的历史遗迹。

“无情最是台城柳”:最无情的就是那台城的杨柳,它既不管人事兴衰与朝代更迭,也不管诗人凭吊历史遗迹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伤与怅惘。 “依旧烟笼十里堤”:(繁茂的杨柳)依然在烟雾笼罩的十里长堤边随风飘曳,依旧能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让人想起当年繁荣昌盛的局面。

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赏析 (作者赖汉屏,来自《唐诗鉴赏大辞典》)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翠偎红,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

可怎料笙歌未彻,隋兵已迫都门,楼上红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了。

这首怀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首句总写台城,综言六代,是一幅鸟瞰图。

“六代竞豪华”,乍看只是叙事,但前面冠以“台城”,便立刻使人联想到当年金陵王气,今日断瓦颓垣,这就有了形象。“豪华”之前,着一“竞”字,直贯六朝三百多年历史及先后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

“竞”当然不是直观形象,但用它来点化“豪华”,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它比单幅图画提供的形象更为丰满。 次句在画面上突出了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还应包括另一座“望仙阁”在内)。

“事最奢”是承上“豪华”而发的议论,“最”字接“竞”字,其奢为六朝之“最”,可说登峰造极,那么陈后主的下场如何,是不难想象了。这一句看起来写两座高楼,而议论融化在形象中了。

这两座高楼,虽然只是静止的形象,但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对楼台中人和事的联翩浮想。似见帘幕重重之内,香雾缥缈之中,舞影翩翩,轻歌阵阵,陈后主与妖姬艳女们正在纵情作乐。

诗的容量就因“结绮临春”引起的联想而更加扩展了。 第三句记楼台今昔。

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这与当年“万户千门”的繁华景象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一个“成”字,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

数百年前的盛景,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野草,其中极富深意。我们仿佛置身于惨碧凄迷的瓦砾堆中,当年粉黛青蛾,依稀可见;今日累累白骨,怵目惊心。

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诗人改用听觉形象来表达,在“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仿佛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际回荡。这歌声使人联想到当年翠袖红毡,缓歌曼舞的场面,不禁使人对这一幕幕历史悲剧发出深沉的感叹。

怀古诗往往要抒发议论的,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这样,我们毫不感到是在听诗人枯燥地讥评古人古事,只感到在读诗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5.台城最后一句让我们想起哪位诗人的哪句诗句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

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

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

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

“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台城古诗拼音版

台城古诗拼音版如下:台tái城chéng,(唐táng)刘liú禹yǔ锡xī台tái城chéng六liù代dài竞jìng豪háo华huá,结jié绮qǐ临lín春chūn事shì最zuì奢shē。万wàn户hù千qiān门mén成chéng野yě草cǎo,只zhǐ缘yuán一yī曲qǔ后hòu庭tíng花huā。原文赏析:一开始诗人就将一幅繁华竞喧、富丽堂皇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台城六代竞豪华”,是一种大笔铺叙概括性的总体描述。作为首句,气势雄阔,用词用句却十分简朴,没有任何生僻的字眼,似乎是漫不经心的一笔,将整整一段历史从纵贯和横断两方面浓缩于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中,在开篇就使如此美轮美奂的六朝繁华气象如临眼前,宛如海市蜃景般的幻化出来。此情此景使读者再也不能无视那种扑面而来的奢华景象,也无法再无视那段尘封了的历史。六朝的奢侈之风日益加深,到了南朝陈后主的时候,其奢侈程度达到了那个时代无以复加的地位。他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极尽奢华之高楼。诗中以“结绮”、“临春”这两座典型的建筑物名称来形容陈后主这位亡国之君的挥霍无度。在这些富丽堂皇、燃尽民脂民膏的辉煌建筑群中,陈后主过的是怎样一种穷奢极欲的生活,那是不言而喻的。

台城韦庄翻译及其赏析是什么?

台城韦庄翻译: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杨柳,依旧轻烟般笼罩着十里长堤。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美轮美奂的江南春景反衬古城已经消失的现实,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落寞气氛。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次句写六朝往事如梦,繁华的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表现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诗人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在草木无情的感慨中流露了浓重的感伤情绪。原文: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咏史怀古诗。《台城》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台城的诗。台城,中唐时期就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及至唐末,就更荒废不堪了。韦庄身处唐末,此时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韦庄客游江南,在目睹六朝故都金陵繁华销尽之后,作此诗以抒发世变时移的感慨。

台城韦庄翻译及其赏析是什么?

台城韦庄翻译: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江鸟哀婉啼叫。最无情的是那台城的杨柳,依旧像清淡的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注释: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霏霏:细雨纷纷状。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赏析: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引导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作为吊古之作,起笔却在古迹之外。“江雨霏霏江草齐”,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烟笼雾罩,如梦似幻。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怅。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古诗《韦庄·台城》诗词注释与赏析

韦庄·台城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②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 ①台城:旧址在现在南京鸡鸣山南,原为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是六朝的皇家宫殿,雄伟而奢华。南朝之后,随之衰败。 ②六朝: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六朝都金陵。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烟雨朦朦的江南美景,只见春江迷离,细雨霏霏,春草茂盛,碧绿如茵,如入梦境。昔日的繁华已经淹没在这一片春色当中。六朝故事如同一场春梦,曾经的统治者早已成为历史的过客,一去不回。只留下树上的鸟儿,还在独自鸣唱。这里诗人用了一个“鸟空啼”,这个“空”字用得极妙,不但渲染了环境的空灵,更凸显了诗人对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感慨。放眼望去,十里长堤,依旧是杨柳堆烟,而六朝的繁华却已成为历史遗迹。这对于一个身处乱世、有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 *** 。杨柳的“无情”反衬了诗人的多情,而“最是”一语更是给整个环境涂上了“无情”的色调,空空台城,只剩下多情的诗人在吊古伤今。免不了会发出:今日我叹昨日事,明日谁怜今日情的感慨。历史在重演,“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台城 韦庄 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台城:在南京玄武湖边,亦称禁城。【解释】淫雨霏霏洒落在江中,两岸绵延着平齐的芳草。六朝的繁华早已逝去,只有鸟雀在空自鸣啼;台城的杨柳最是无情,任凭古今兴衰人事穷通,依旧,年年吐绿,笼罩着十里长堤。【解析】此诗是凭吊六朝古都南京的名诗。六朝在南京建都,当时的南京统称东南第一州,为天下最繁盛之处。然而,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到了韦庄生活的时代,已是一片衰败景象:漾漾细雨洒落在江上,江边芳草茂盛;六朝的繁华如同梦幻,一去不返,只有鸟儿还在空自啼鸣。最无情的是台城的杨柳,六朝时很繁茂,现在还很繁茂。“无情”一句,表面上是责怪杨柳,其实杨柳何知?它不受诗人责怪。诗人要感叹的却是:为什么六朝的繁盛会如梦幻一样一去不复返呢?韦庄生当唐末乱世,他的凭吊六朝兴亡,实际上也是在悲叹唐朝的衰败。

上一篇:安徽组织部最新公示

下一篇:宝宝益智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