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抗日义勇军的战斗经历
江抗部队以梅村一带为基地,打击日伪。5月30日,二路司令吴煜率主力一部在东北隅黄土塘镇同下乡扫荡的日军发生遭遇战,击毙日军30余人,东进首战告捷。6月24日晚,江抗从梅村出发,主攻浒墅关车站日军据点,毙伤日军警备队30多人,焚毁浒墅关车站,炸毁一段路轨。江抗在袭击日伪军时,时常受到锡北忠义救国军第10支队的掣肘。6月2日深夜,江抗在中共无锡县委配合下,从诸巷出发,分3路向石家浜、东湖塘、河塘桥进发,击溃了忠义救国军第10支队的2个大队及其指挥部,缴获机枪24挺、步枪300多枝、小电台1架。民国28年5~6月,江抗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收编陈凤威部、严公伟部、朱若愚部、强学曾部、杨忠部及邓本殷部1个中队等7支地方武装(计1350余人,40挺机枪,1100多枝步枪和手枪),并委以江抗番号。江抗协助中共无锡县委开展民运工作,培养抗日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无锡县委以江抗为后盾,活动范围从梅村游击基点扩大到四乡,活动方式由秘密转向半公开。民国28年9月24日,江抗和忠义救国军增援部队在锡东白丹山展开师级规模战斗,互有伤亡。此后,王必成率新四军第2团赶来与江抗汇合,准备发起总攻。为避免国共摩擦,陈毅急电命令停战。9月29日,陈毅同国民党江南行署主任冷欣谈判,决定双方同时撤兵。江抗奉命西撤。民国29年5月,谭震林到常熟组建中共东路军政委员会,实行扩军。以江抗西撤时留在阳澄湖养伤的干部战士为基础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改称江南抗日救国军(简称新江抗)东路指挥部。谭震林(林俊)任司令兼政委和政治部主任。新江抗整训部队-发展武装。建立3个支队。东路军政委员会提出西入澄 (江阴)锡(无锡)虞(常熟)的战略部署。6月,新江抗第l、第2支队挺进澄锡虞边界地区。6月29日,新江抗第l支队与无锡独立支队在锡北港战斗中击败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司令部第3纵队,毙伤顽军200多人。9月,新江抗东路指挥部随谭震林由苏常太西移澄锡虞,在锡北寨门诸巷、张缪舍东向巷及河塘蒲市里、长泾小庄圩一带移动驻扎,并在无锡地区继续扩军。同月,以无锡独立支队为基础,联台锡南的黄达三部、杭果人部,编为新江抗第4支队,朱长清任支队长。不久并入第3纵队。皖南事变后,新江抗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8旅。第3纵队为该旅第54团,由地方武装无锡县人民抗日自卫队改编的无锡县警卫营编入第54团第l营。东路军政委员会在新江抗活动的中心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民国29年9月,无锡县人民抗日自卫会成立;10月,锡北建立张泾桥办事处(相当县级自卫会)。民国30年2月,上述两机构分别改建为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和锡北行署。民国30年7月,日伪集中18000兵力对苏常太地区实施残酷清乡,9月转向无锡地区。同年8月,在无锡的第6师第18旅部队和抗日政府中身份公开的领导干部渡江北撤。新四军第二次挺进东路无锡地区历时l5个月,扩军建政,刨建抗日游击根据地,为夺取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何克希的人物简介
何克希(1906年-1982年),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先后在成都、上海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5年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入川,曾在峨眉县组织农民武装暴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先后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副司令员,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指挥部副指挥,中共东路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东路保安司令员,江南行政委员会主任兼地方保安司令员,新四军第六师副参谋长。1942年7月新四军浙东抗日自卫军成立,任司令员,参与领导开辟发展浙东抗日根据地。1944年1月部队扩编成立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任司令员。1945年1月任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江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10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政治委员。1949年6月任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特种兵司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装甲兵系主任,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浙江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何克希原名和成孝,曾用名何静斋。1906年生于四川峨眉县(今峨眉市)。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曾到忠县组织游击队。后在达县、成都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5年1月在峨眉组织武装暴动,后率百余人转至洪雅、雅安一带开展游击斗争。同年5月赴上海从事情报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江阴参与组建抗日武装。1938年秋起,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军副司令员、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副司令员、新四军第6师副参谋长等职,参与领导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2年6月被派至浙东,后任三北(镇海、慈溪、余姚3县北部)游击司令部司令员。1944年1月任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是浙东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1纵队第3旅政治委员,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10月任第三野战军第35军政治委员。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战役和解放浙江。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政治委员、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南京军事学院装甲系主任。1956年任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1966年起先后任浙江省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12月17日在杭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