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是个什么样的人
翁同龢是个认真负责、为官清廉的人,翁同龢是江苏常熟人,曾担任晚清同治帝、光绪帝的师傅,主持宫廷教育长达40年,为培养同治、光绪两帝付出了巨大辛劳。
他曾两次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还长期担任工部、刑部、户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等重要职务,既管外事,又管内政,无疑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权贵人物,但他还是一位清正廉洁、律己爱民、公忠体国的政治家。
清末的翁同龢是一个怎样的人?
翁同龢,江苏常熟人。字叔平,一字声甫、笙甫,号笙,又号韵斋,自署松禅,晚号瓶生,又署瓶庐、瓶斋居士,属于清末维新派人士。 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艺术家。翁同龢处于晚清动荡时期,是晚清政坛的重要任务,先后担任了统治,光绪的两代帝师。为培养同治、光绪两帝付出了巨大辛劳 ,为官清廉,帮助光绪帝维新变法,后备慈禧罢官。在戊戌变法中极力拔擢维新派人士 ,被后人称为“维新变法第一导师”。光绪八年时期,担任了军机大臣,担任期间主要参与了两项重大政治斗争。一、参与处理了云南运费报销舞弊案。二、参与了中法越南交涉的相关事宜。历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翁同龢 43年的仕宦生涯中,为维护满清封建统治 做出了不小贡献,尤其是在对待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变法维新运动上。第一件事,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站在同一条线上,不愿意和日本人打仗,软弱地去签订那些不平等条约,唯有翁同龢等人竭力支持和日本人战斗。二、慈禧准备废掉光绪帝,翁同龢极力反对。三、慈禧举办六旬大寿,本来打算高兴庆贺,翁同龢当着众人面表示要求立即撤掉这个庆祝。晚清时期,清朝的家不那么好当,翁同龢从阎敬铭手里接任户部尚书时就觉得压力太大,生怕辜负了朝廷的重托。所以翁同龢对于军事开支卡的很死 。当时的大清帝国其实已经满目疮痍,财政连年吃紧,翁建议推迟购买两艘军舰的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前期对西征很支持,后期对海防就差了很多,同时偏向于支持赈灾和治水方面的用度,而对于慈禧光绪个人用钱也会提出一些反对,但力度深度以及说服力远远不及阎敬铭。作为帝党领袖,身居高位的翁同龢竟然没有一点容人之心,可见翁能力一般。。可以说他是一位清正廉洁、律己爱民、公忠体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晚清还是今天,对他一生的人持肯定还是否定的人士,对于他为官清廉这一点都是承认的。
清朝两代帝师翁同龢到底是好官还是坏官
没什么绝对的好官坏官。人都有私心,翁同龢也不例外。他教过同治和光绪,特别是光绪,教了很多年。本能的,他希望自己学生掌权,但对慈禧也是忠心的,这不矛盾。早期翁同龢是慈禧的人,支持过辛酉政变和垂帘听政,不然慈禧也不会把两个儿子都交给他。之所以慢慢后来变成了帝党,那是他和光绪二十多年的交情本能的。况且稍有良知的人都知道,皇帝已经盛年,权利理所应当交给光绪,但慈禧不愿意,翁同龢在力所能及下帮帮自己学生而已,没做什么出格的,如果真有大逆不道,以慈禧的性格,恐怕就不是罢黜回家,而是脑袋搬家。通常翁同龢的黑点是甲午主战,不给北洋水师拨经费,对李鸿章公报私仇等等。还是那句话,谁都有私心,翁同龢不例外,李鸿章也不例外。甲午战争是日本蓄意很久的侵华战争,并不是光绪和翁同龢几个人主战就能战,李鸿章他们主和就能和的。要看形式,还要征求大部分重臣的综合意见决策的,最后连慈禧六十大寿都减了规模,可见慈禧最后也默认了。至于给北洋拨军费,翁同龢肯定有私心,但财政紧张也是事实。北洋水师一败涂地,不只因为缺装备,平时纪律和操练效率也不高,不然就算输也不至于连对方一艘船都打不沉。放的炮和鱼雷都很少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