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电子课本

时间:2024-08-07 21:52:02编辑:小松

六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怎么画

六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的课程是:《远近的奥秘》。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透视学术语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透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故有人解释为“透而视之”。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种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标识为S。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形体切挖》教案

  《形体切挖》教案(一)   教学目标:   理解和感受三维空间,用纸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并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切挖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萝卜,橘子,苹果,肥皂,橡皮泥等软性材料,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   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熟悉的几何体,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让我们来看看书中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这些独特的造型都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变来的   2,学习六面体的切挖方法   A用硬纸盒或泡沫面做一个立方体   B用铅笔在纸上画出要切割的部分   C用小刀轻轻割下   3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橘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在课堂上进行切挖.观察圆柱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画出切挖后的结构图.   4,欣赏现代建筑图片 观赏这些建筑的造型都是由哪些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又进行了哪些添加和切挖   讨论,交流各种形体进行组合的时候怎样才能兼顾既有丰富变化又有整体感.   小结:组合的形体数量不要太多.大小有变化,但要突出主体,适当添加和切挖,不要太零散.   第6课 形体切挖(2)   教学领域:设计应用   总课时数:10   教学目标:   理解和感受三维空间,用纸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并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切挖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萝卜,橘子,苹果,肥皂,橡皮泥等软性材料,小刀   教学过程:   一,回忆以往学习制作现代雕塑等作业,遇到过的制作难题及讨论解决方法 创意制作:   (1)折制几个主要的几何形体   (2)粘贴前制作需要切挖的部分   (3)粘贴固定几何形体   (4)添加装饰部分,进行调整.   二,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   四,教师总结.   《形体切挖》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4分钟)。   (1)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   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8分钟)。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象。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23分钟)   5、作品展示(5分钟)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六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

六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的课程是:《远近的奥秘》。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透视学术语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透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故有人解释为“透而视之”。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种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标识为S。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

上一篇:考研院校库首页

下一篇:云浮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