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是被谁打败
1、打败黄巾起义的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级。
2、简介
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黄巾之祸,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3、意义
第一、它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即消灭东汉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这对号召和团结人民参加起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利用宗教形式进行起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麻痹了官府,积蓄了力量,为举行起义作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第三、起义计划制订得比较周密、具体。所谓“内外俱起”、“八州并发”就反映了这一特点。尽管后来由于叛徒的告密,使这一起义计划的实施遇到很大的困难,但经张角果断处置,它基本上还是得到了落实,从而给东汉王朝予沉重的打击。
第四、斗志坚决,宁死不屈,敢于攻坚,勇于牺牲,以此向天下昭示了起义将士的斗争精神和高尚气节。
黄巾起义领导者是
黄巾起义领导者是张角。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张角(?-184年),钜鹿(秦治今河北平乡、东汉治今河北宁晋)人。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张角修太平道,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年-172年)初传道。
中平元年(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
黄巾起义的影响是什么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下面是我分享的黄巾起义的影响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黄巾起义对历史的重大影响
由于东汉末年的朝廷腐败,战事不断,加上灾荒使得国家日益衰弱,民不聊生。巨鹿人张角看到了机会,认为这时候能够推翻汉朝自立为帝。所以张角聚集了数十万众人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军起义,但是短短九个月就被朝廷和地方的豪强镇压了。虽然昙花一现的黄巾军起义失败了,但是他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汉室朝廷惊讶于早期黄巾军的攻势之猛烈,所以一时间下放了很多军权到地方,为了快速平叛战事。虽然这样能够阻止黄巾军的蔓延和东汉的灭亡,但是这却导致了地方的 军事 实力做大,结果就是地方超过了中央,这就会再现西汉时期的地方队中央发难的情况。事实上,那些存在野心的将领官员们就借着强大的兵力割据地方,进而同周边的势力进行混战。这就成了比黄巾军起义时更大的混乱,也为后来 三国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还有就是这次的黄巾军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农民起义,它有别于前两次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和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拥有周密的计划,经过了长期的准备,而且目标也很明确,起义过程中也有自己的 口号 凝聚士气。这表明这时候的农民起义更加缜密,对地主阶级的攻势也更大了。但是因为没有长远的战略目光,起义的时候各地军队各自为战缺乏配合,选择自己的弱项攻城战来与政府军消耗,这些都导致了它最后的的失败。所以这些教训也为后世的几次农民起义所吸取,故而李自成和太平天国的起义对当时的政府造成的压力是极大的。
黄巾起义介绍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内部官宦外戚争斗不休,外部又是战事不断,繁重的赋税和兵役造假上连年的旱灾导致收入甚微,百姓是困苦不堪。在一道道重压之下,百姓的忍耐快达到一个顶峰,对当下的汉室朝廷已经失去了信任。就在这时,巨鹿人张角开始以宗教思想为工具,大肆蛊惑人心,最终聚集了万众的人民。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 天下 大吉”的口号下,开始了对汉室的起义,因为起义军每个人都戴有黄色头巾,所以叫做黄巾起义。
汉灵帝光合七年(公元184年),这是一个甲子年,张角在多年的密谋下,打算于三月开始起义,并且联合好了在洛阳的内应。但是二月就被叛徒唐周出卖了消息,洛阳的内应马元义等人被捕,遭车裂而亡。无奈之下,张角提前一个月仓促地发动了起义,全国各地也是纷纷响应。由于事发突然,一开始黄巾起义发展很是顺利,黄巾军对城池的攻占是势如破竹。但是起义后不久,这些原本的农民起义军就失去了他们的初衷,开始大肆烧杀抢掠,屠戮同是农民的百姓,已然成了匪盗。
朝廷见黄巾起义发展如此迅速,慌忙在洛阳附近部署了重兵防卫。又派遣大量的官兵到各个地方进行镇压,并且号召诸多义军参与对黄巾贼镇压。经过数月的战斗,虽然早先朝廷方面的军队屡受挫败,但是后来开始一步步紧逼起义军了。朱儁率领的军队斩杀了义军将领赵宏,后有设计引诱敌军出城,终被斩杀殆尽。十一月,汉军斩杀孙夏,自此黄巾军解散,张角也被戮尸。
黄巾军起义在历经九个月被平息,虽然后面也有残余的势力起事,但是也不成气候了。不过由于中央下放了过多的军权到地方,为以后军阀格局地方混战埋下了隐患。
黄巾起义是好是坏
历史上的黄巾军起义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那个民不聊生,官吏贪污腐败,朝廷 政治 黑暗的年代。起义的领导人张角、张宝和张梁三兄弟经过了十几年的准备,虽然起义过程只有短短的九个月,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是东汉史上任何一个战争都无法比拟的。然而起义到后来军队烧杀抢掠,与其早先的宗旨已经相违背,所以有人说其到后来就是纯粹的民间造反,是匪盗的杀戮,才会对他们有“黄巾贼”的称呼。
事实上,凡事都有两面性,黄巾起义也不例外。从它对当时无辜百姓们,或者那些原本置身事外的富豪、士家的掠杀来说,后期的黄巾军的确成了一帮盗匪之徒。因为组成这些军队的原本就是些普通的穷苦农民,当他们面临着金银财宝时,就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显露出军队纪律涣散的弊病来,因而出现了无差别的攻击。判定一个人是好是坏,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标准,就是他是不是杀人了,你无端杀人或者为了钱财为了一己私利杀人就是坏人,这么看来黄巾起义真的就成了一帮匪徒们的造反,是对社会的大害虫。
不过当视野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再看黄巾起义,那它就成了促进社会前进,帮组更为广大的百姓摆脱腐朽黑暗政治的一大功臣了。因为正是有了黄巾起义的存在,才撼动了东汉腐朽的统治根基,才让各地的诸侯豪强有了脱离中央的实力,才奠定了后来三国格局形成的基础,才为中国的再一次统一稳定埋下了伏笔。从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它也为后世的农民起义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 和教训。
黄巾起义最后死的是谁
公元184年的东汉朝廷,在宦官外戚的专权之下,政治黑暗,社会腐败,加上连年的灾害,导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国家如此,上不顾百姓安危,逼得百姓最后在张角的带领下发动了对汉室朝廷的起义叛乱。因为起义的军队每个人都头盖黄色头巾,所以称为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原本是定在这一年的三月份,各州郡一同发动,但是被叛徒唐周出卖,消息走漏,洛阳的起义就此被扼杀在摇篮中。这让张角不得不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就发动了这场起义。由于事先有所准备,所以在英勇善战的张角三兄弟带领下,起义军取得了惊人的战果。但是在攻城后的黄巾军占据城池,各自为战,这为后来黄巾军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在取得了最初的胜利后,黄巾军迎来了汉军主力的反击战,于是被一步步逼退、刘月,张角撤退到了广宗,同汉军的卢植对峙。不久张角病死,他是黄巾军里去世的最为重要的领导人。张角死后,接任他率领黄巾军的是他的两兄弟张宝和张梁。八月,张梁在广宗被皇甫嵩击杀。十一月,最后的首领张宝也在曲阳战死。自此黄巾起义基本上被镇压,虽然后续的还有一些残余的部队作乱,但是已经掀不起风浪了。
黄巾军在起义过程中,它的三位主要领导人要么病死,要么战死,首脑级别的将领人物也大都被斩杀。但是战争中,被夺去生命的不只是他们,还有千千万万的士兵,还有无辜百姓们的生命。
猜你感 兴趣 :
1. 黄巾起义发生在哪一年口号是什么
2. 黄巾起义的结果有哪些
3. 黄巾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4.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谁
5. 黄巾起义的口号是什么
6. 黄巾起义最后死的是谁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谁?有什么影响呢?
黄巾起义领导者是张角,这场农民战争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当时东汉政权被宦官和外戚所掌控,朝廷迂腐不堪,争斗不断,不仅国力日渐衰弱,百姓的日子也是苦不堪言,这时候巨鹿人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贫苦农民纷纷响应号召。黄巾起义环境是汉末,徭役繁杂,朝廷动荡不安,生灵涂炭,那样的形势必须更改,因此张角领导干部了黄巾起义,他宣扬的服务宗旨也是老百姓所感的,因此很多人 陆续投靠张角。黄巾起义是历史时间经营规模巨大的民变战争,东汉王朝早已发生灭亡的趋向,张角只不过切合民声,揭竿起义,他领着了农户对朝中进行进攻,这对汉朝而言便是个大灾难。为了更好地平定县黄巾起义,很多诸候都逐渐割据一方,展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势,最终黄巾起义不成功,但是诸侯国军阀割据仍然存有,渐渐地转变成了三国鼎立阶段。张角自称为“天公将军”,他的2个小弟张宝,张梁,各自称“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黄巾军在全国各地烧官衙,杀贪官污吏,攻州掠城,盛况空前。东汉皇朝即派精兵镇压,通过近一年的大战,张角生病而死,他的2个小弟也阵亡疆场,黄巾军随后全方位败退。此次起义虽因执政者雄师围歼而不成功,但东汉政党也随着深陷四分五裂。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整体实力鼓起的一些军伐集团公司,如董卓,袁绍,曹操,孙权,刘备这些,又通过十多年的大战,最后生成了魏,蜀,吴的三国鼎立局势。黄巾起义,是古代历史上一次规模性的农户起义,此次起义虽以不成功而结束,但对后人当政者也打响了敲警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农户的能量是不容小觑的,老百姓的权益是不可侵入的。
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好的还是坏的 ,为什么会失败~
黄巾起义是好的还是坏的 ,为什么会失败~ 黄巾起义的历史评价现在没有统一定论。按照建国初期的无产阶级价值史观黄巾起义当然是好的,只不过这是一场农民为了反抗暴政的一次不怎么成功的起义。 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初期世家大族为了对抗皇权,不闻不问还处处掣肘使得起义涉及范围越来越大,大大的触动了世家的核心利益。最后不得不与皇权妥协。全面启动国家机器很快就平定了黄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黄巾起义犯了所有农民起义的大忌。不懂根据地建设,完全是流寇。后勤补给根本就跟不上。在张角兄弟死后,不但各自为政还互相拆台。导致被各个击破。 为什么把黄巾起义叫黄巾之乱? 因为黄巾起义促使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起义的浪潮无法快速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覆亡的危机。 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借着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拥有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扩展资料 黄巾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 一、它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因此提不出更具体的策略方针; 二、它没有建立起后方基地和有组织的战斗部队,因此部队保障受到限制,战斗行动受到掣肘; 三、它缺乏统一的指挥和互相的配合,各自为战,因此造成战区上的孤立、分割态势,以致为敌占优势的主力军所各个击破; 四、它不懂得在敌强我弱形势下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等机动作战形式的重要性,因此热衷于城池的攻守,将起义军主力胶着于一地,同敌人打硬仗、拼消耗,直至耗尽自己战斗力而被击败。 所有这些,都是起义军在战略上和作战指导方面的严重失策,也是直接导致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战争不幸失败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三国演义黄巾起义详细过程 黄巾起义的过程: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 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 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 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扩展资料: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河北巨鹿人张角领导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当时,地主阶级的掠夺、兼并变本加厉,农民的破产更加严重,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从而激起东汉农民群众更激烈的反抗斗争。 此时,巨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治病的方式传教,秘密组织农民群众起来斗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教徒遍布青、徐、幽、冀、荆、场、兖、豫等地,共几十万人。 他把这些人编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都有自己的首领,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准备在农历甲子年三月五日于京城和全国同时起义。 但是,由于叛徒的告密,起义被迫提前发动。公元184年2月,在张角领导下,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百十万大军象暴风骤雨,对腐朽的东汉王朝展开了最猛烈地冲击。 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席卷了河北直至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当时,黄巾军的主力部队由张角、张梁、张宝兄弟率领,战斗在河北一带。 十一月占领了广宗,东汉 *** 极其恐惧,派遣北中郎将卢植率反动军队同张角军战于广宗。卢植在广宗城周围筑起围墙,挖了壕沟,架上云梯攻城,久攻不下。 朝廷遣小黄门左丰监视卢植,后撤换了卢植,用东中郎将董卓来代替,继续围攻广宗。但直到第二年的六、七月间,广宗依然在起义军的坚守之下。 八月张角不幸病死,他的弟弟张梁指挥战斗。张梁军越战越勇,反动军队难以战胜他们。东汉朝廷吃了败仗,撤换了董卓,又遣皇甫嵩来代替。 英勇善战的张梁军,又给了这个刽子手以沉重打击。但是,十月间,起义军麻痹大意,遭到皇甫嵩的夜袭,损失很大,张梁英勇战死,阵亡和投河牺牲的共八万多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将领有哪些? 天公将军(大贤良师):张角,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神上使:张曼成 张角: 冀州巨鹿(今河北宁晋西南)人,画符行医十余载,聚众数十万,号大贤良师,中平元年春二月(184年),发动黄巾大起义,自称“天公将军”,初战先擒皇族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攻杀幽州刺史郭勋、广阳(今北京)太守刘卫。同年冬十月,病殃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 张宝: 角之弟,称“地公将军”。十一月于皇甫嵩战于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亡于阵中。《三国演义》中称张宝阵前使妖术,被刘备射伤,后被部将严政(虚构人物)所杀,献首投降。 张梁: 角之弟,称“人公将军”。张角死后,拒守广宗,被皇甫嵩夜袭破城,亡于阵中。《演义》中曹操以骑都尉参预此役。 波才: 豫州区黄巾军首领。先败当南太守赵谦于召陵(今河南漯河),次败朱儁,又依草结营围皇甫嵩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是夜会大风,皇甫嵩使人内外放火,会朱儁、曹操军至,大败。汉军追至汝南陈国再胜,复追杀波才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彭脱: 波才副帅,被斩于西华(今河南西华南)。 卜已: 青州区黄巾首领,八月被傅燮俘杀于东郡苍亭(山东阳谷东北)。 张曼成:称“神上使”,南阳(河南南阳)区黄巾首领。斩杀南阳太守褚贡。后进攻宛与太守秦颉战,殁于阵中。 赵弘: 张曼成战死。赵弘继为统帅,攻克宛城,部众发展至10余万人。六月,朱儁击灭颍川黄巾军,转攻南阳,与荆州刺史徐谬、南阳太守秦颉围攻宛城。八月,儁退兵诱敌,暗中设伏。黄巾出城追击,遭伏击,赵弘战死。 韩忠: 继赵弘为南阳黄巾首领,投降未遂,突围不成,死于阵中。 孙夏: 继韩忠为南阳黄巾首领。因主力被歼,危城不守,余部于十一月西移鄂(今河南南阳市东北)之精山(今河南南阳市西北),朱儁率军追击,孙夏等万余人战死。 马元义:黄巾大方首领,召集荆、扬地区道众数万人到邺(今河北临漳),与冀州道徒会合。往来洛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为内应,“期三月五日起兵、同时俱发”。起事之前,张角济南弟子唐周叛变,向朝廷告密,泄露了起义计划。元义被捕车裂。 程远志:《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于第1回登场,统兵五万犯涿郡。幽州刺史刘焉令校尉邹靖引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统兵五百破敌。两军交战大兴山下,远志被关羽一刀挥为两段。 邓茂:《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程远志副将,于第1回登场,茂被张飞一合刺于马下。 高升: 《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张宝副将,于第2回登场。曲阳之战中被张飞刺杀。 孙仲: 《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翎。和韩忠、赵弘共同攻宛。与朱隽、刘备交战,被刘备射中落马。 为什么是黄巾起义与黄巢起义 说是黄巾起义是因为东汉末年钜鹿人张角所领导的军队叫黄巾军;而黄巢起义则是领导人是叫黄巢,故历史上称之为黄巢起义。 1、黄巾军,是中国东汉末年钜鹿人张角所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军队,于甲子年184年产生起义,此黄巾之乱规模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由于起义军头裹黄巾,故作黄巾军,引发的起义不到一年就被东汉王朝所镇压,历史上都把黄巾起义作为三国时代的开端。 2、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 扩展资料: 黄巾军主要将领 正史人物 张角:黄巾军领袖,太平道教主,自称“大贤良师”,于汉灵帝时期于各地传道,经十余年发展拥有教徒数十万。起兵后自称“天公将军”,后为卢植所败,困守广宗,数月后病卒于城内。[4-5] 张宝:黄巾军领袖,张角之弟,自称“大医”,起兵后自称“地公将军”,率军据守下曲阳县城,城破被诛。 张梁:黄巾军领袖,张角之弟,自称“大医”,起兵后自称“人公将军”,随张角同守广宗城,城破被诛。 马元义:太平道渠帅,起事前往返雒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后案发被捕,车裂而死。 张曼成:荆州南阳郡黄巾军渠帅,自称“神上使”。攻杀南阳太守褚贡,率数万人屯兵宛城,后为新任南阳太守秦颉剿灭。 波才:豫州颍川郡黄巾军渠帅,曾率军击败朱儁,后为皇甫嵩所破,波才退守阳翟,城破被诛,颍川黄巾灭。 彭脱:豫州汝南郡黄巾军渠帅,汝南太守赵谦初为黄巾所败,后皇甫嵩、朱儁破彭脱于西华县,汝南黄巾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巾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巢起义 黄巾起义的口号是什么意思?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意思就是说汉王朝要灭亡了,黄巾军是未来的统治者。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 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因朝廷和地方政令混乱不堪,农民生活困苦。有见及此,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于魏郡,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 因此,追取的信徒愈来愈多,甚至高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大州,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四分之三。 许多人为了投奔张角,不惜变卖家产,千里迢迢,争先恐后,沿徒挤得水泄不通,据说半途被踩死就有万多人。 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 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全由张角控制,反抗汉室之声日盛,不过信众中不乏豪犟、官员、宦官等,所以汉室并未多加理会。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震撼了东汉王朝的根基,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进而演变为三足鼎立的局面。 同时,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也奠定了道教今后主要在社会下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黄巾起义为什么会迅速败亡
黄巾起义为什么会迅速败亡 《资治通鉴》记载,张角“事奉黄老,以妖术教授”,经常以符咒来治疗百姓,让生病的人下跪陈诉自己的过错。“或时病愈,众共神而兴之”。以宗教来号召百姓,是黄巾起义兴起的重要原因,却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国的传统宗教和西方的宗教不同。在中国,宣扬所谓的宗教,总是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大多是以治病救人为幌子,来迷惑民众。很可能这些人精通医术,并不像正史说的那样完全是碰运气,只不过他们用神话的外衣为自己做包装。中国人是很买神仙的帐的。即便是科学昌明的当代,一些所谓的“大师”也可以大行其道。但是,治病救人可以得到人们的崇拜,但要让人们为你卖命,就要三思了。太平道的信徒大多是愚夫愚妇,平时聚集在一起咋咋呼呼喊喊口号可以,可是当朝廷正规军前来征讨的时候,多只能做鸟兽散。张角到处传道,多数官员认为张角所为有益于世道人心,鼓励支持。不过也有明眼人看到了事情的危机。司徒杨赐就认为张角徒众渐多,如果不加禁止,必然成为祸患。如何禁止?杨赐以为,可以下诏命令刺史、太守,“简别流民,各护归本郡”。太平道中多数成员是各地的流民,因为崇信太平道聚集在一起。除了极少数头领是张角的死忠分子,多数人是盲目崇拜。只要把良善百姓与死忠分子区别开来,然后抓捕首领,那么不必动用大军,就可以剿灭邪教了。宗教就是个荧光棒,搞搞个人崇拜还比较趁手,要用来推翻朝廷,改革维新,就难免有些可笑了。大臣刘陶上书,说“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随着太平道的日益壮大,许多官员渐渐发现了张角太平道的可怕,但是谁也不愿意把这件事情告诉给朝廷。当时汉灵帝宠信宦官,一直以为天下太平。谁敢去触这个霉头,告诉皇帝,东汉王朝大难将至呢?但是,当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之后,黄巾军也必然面临朝廷的四方剿杀。张角设置的太平道的组织结构和起事方向不当,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张角设立三十六方,使得天下能够同时起义,确实声势浩大,很是吓人。但是“各立渠帅”,三十六方之间,除了张角是统帅之外,互相之间并无统属关系,于是很容易被朝廷各个击破,最终全部完蛋。当时,张角等人又勾结中常侍封谞等人,作为内应,如果事情成功,甚至杀掉了汉灵帝,那很可能多支撑几年。但是最后竟然是张角的弟子唐洲告密,导致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张角的准备也算充分,提前起事并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反倒是选择和中常侍封谞联手,招来了更多的敌人。朝廷当中有三派势力,以中常侍为首的宦官势力,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以及朝廷中的清流势力。虽然中常侍深受汉灵帝宠幸,却让天下士人所不齿。张角选择联合封谞等人,必然使得天下士人都痛恨黄巾军,使得起义处于道德的劣势。加上黄巾军从起兵开始,就缺乏严格的军事纪律。黄巾军一旦攻占州县之后,不但没有什么安民措施,而且动辄烧光,杀光,抢光,搞流寇主义,打到哪里,就抢到哪里。于是乎,即便是开始信奉太平道的信徒,也发现起义根本不像张角等人宣扬的那么美好。谎言一旦破灭,昔日沉迷的信徒加倍痛恨欺骗自己的张角。黄巾军的核心分子,大都是张角的弟子。在追随张角的时候,这些人被拥立为各方的统帅,得到实际的利益。不过以利聚也必以利散。当张角三兄弟死去之后,黄巾军就成了一盘散沙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皇甫嵩的出现。除了张角是自己病死的,张梁、张宝二兄弟,以及黄巾的主力,基本上都是皇甫嵩消灭的。皇甫嵩此人能征惯战,且关爱士卒,堪称汉末第一名将,剿杀黄巾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