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岁月

时间:2024-08-02 08:12:22编辑:小松

形容艰苦岁月的成语

成语 解释
多事之秋 秋:岁月,时期。事故或患难很多的时期
猴年马月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百岁千秋 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风烛残年 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千秋万岁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秋月春风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日往月来 形容岁月流逝。
无边风月 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宾饯日月 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傧”,指迎接。饯,指送别。
屡变星霜 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表示岁月更换。
露往霜来 喻岁月迁移,时光流逝。
暮去朝来 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谓岁月流逝。
千龄万代 犹千秋万代。极言岁月长久。
千秋万古 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千秋万世 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婉言帝王之死。
迁延日月 见“迁延岁月”。
迁延时日 见“迁延岁月”。
岁月峥嵘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突出。比喻不平凡,超越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亦作“峥嵘岁月”。
玩岁愒日 愒:荒废。指贪图安逸,虚度岁月。
孝子爱日 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星霜屡移 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表示岁月更换。
淹旬旷月 淹:滞留。旷:荒废。拖延时日,荒废岁月。
宾饯日月 〖解释〗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傧”,指迎接。饯,指送别。
万岁千秋 〖解释〗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亦作“千秋万岁”。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点击【采纳答案】,谢谢 ^_^
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形容艰苦岁月的词语

备尝艰苦: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备尝艰难:备:全、遍;尝:经历.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饱经风霜: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饱经霜雪: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饱经忧患: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急需 小学课文<在艰苦的岁月里>的全文

在艰苦岁月里

宫 恩 秀

1972年5月4日,72级80名护理专业的学子踏进了益都卫生学校的大门。记得到车站接我们的是一位教体育的老师。大约有20多名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身背行李,排着长长的队伍从火车站步行来到学校。一进校门所看到的是几排简陋的平房,清一色的青砖建筑。平房之间宽敞的地方还稀稀拉拉种着几畦小白菜,房前、路旁长满了叫不出名字的野菜和野花,墙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张贴大字报的痕迹。学校南边是面积不大的操场,除了已经破旧的两付篮球架立在那里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操场南边有一大块地,长着西红杮和绿油油的小麦,那是为数不多的培训学员种的。学校领导告诉我们:你们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招收的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建设学校、改造学校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你们的肩上。我是从农村推荐来上学的,新的学习、生活从踏入益都卫校的大门开始了。
一、学习抗大精神,丰衣足食学种菜
同学们虽然大部分是从农村来的,但对种菜有不少同学却不知道具体种法。不会就学,在干中学,所以,课余时间都是我们学习种菜、劳动锻炼的好机会,那时种的菜品种很多,有小白菜、大白菜、黄瓜、茄子、豆角等,同学们种的菜自己吃不完还拿到校外去卖,卖的钱作为班费。记得有一个星期六下午,我们两个班的同学都在抢种小萝卜,同学们谁也不甘心落后,先是掘地、打畦、然后是耙地、浇水,再把种子用细土拌匀后散在畦里,最后散上一层薄薄的细土盖起来,种的工序就算完成了。待一周后种子开始发芽了,鲜嫩的小苗伸着长长的脖子钻出地平面,我们先用水壶喷水,待小苗长大一些再浇灌,再大一些便可以间苗,使每棵小萝卜之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到麦收时小萝卜长大了,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收获着劳动的果实。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在梦中漫步在教室以北那一大片绿葱葱的菜地里。那种在田园里读书、谈心、嬉笑的欢快生活随着中专学习的结束再也没有体验过。
我班劳动卫生委员董隆俊对班级工作特别关心,什么时候需要种什么菜他都提前考虑到,并及时按量把种子买来。种菜需要的肥都是同学们从便坑里挖出来,再拌上些土和草木灰发酵晒干得来的。老师们家中烧的草木灰便成了我们青睐的好材料。学校周围有不少菜农,他们经常来校偷大粪。记得一天晚自习时间,天还很亮,一位菜农前来“惠顾”被我和劳动委员发现,他不听我们劝告挑起大粪就走,我们赶上去,每人抓住扁担的一头,三个人象推水车一样在原地飞快地转起圈来,最后,那位菜农无奈,只得把大粪倒掉,尴尬地走了。
记得好多年之后,有一次我到菜市场买菜,拿起几条黄瓜头也没抬便问:“多少钱?”“你拿着吃吧。”卖菜者回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上中专时与我们争夺大粪的那位菜农,我笑了,他也笑着问我:“你在这里已经二十多年了吧?”我说:“你已经成了种菜专家了,这菜长得都这么好。”虽然岁月使我们老了许多,但由于那次“争夺战”,印象特深。
二、发扬奋斗作风,自力更生建校园
学校长期失修,围墙有不少倒塌了,汪书记和徐校长就带领同学们土法上马建筑围墙,我们用土加上麦草和水活成泥,制成土坯,土坯干后再垒起高高的墙,然后用泥巴将墙泥好,待干后涂上石灰粉,在雪白的墙上用大红色广告粉写上毛泽东语录“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校内的路大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下雨时积水,晴天时坷坷绊绊。同学们就利用课余时间开始修路,先是把路基整平,再用石墩打好,砌上路边后将砖平整地砌在路上,边砌边用沙充填着砖缝。就这样,一条条整齐平坦的路在校内延伸、延伸……。
为了迎接73级新同学入校,团支部向团员青年发出倡议:自己动手,扩修操场,迎接新同学。我们聘请汪书记和体育教师为总指挥,两个班的劳动、体育委员任队长,一场整修操场的劳动开始了。铲平菜地、运灰运沙、修整球场和跑道等,劳动中同学们脸晒黑了,手上磨起了泡,仍然坚持干到底。经过两周艰苦劳动,一个平坦、宽敞的新操场建成了,它凝结着80多名教师和同学们的汗水,每当我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军训等体育活动时,内心充满了自豪。
学校西院有座古建筑式的尖顶楼,需要拆除,重新建造一座适合学生住的宿舍楼,为了节约资金,学校领导决定动员全校师生参加拆楼。72级学生中有30名男同学,他们自称为“护士大爷”。那次拆楼,“护士大爷”们更是一马当先,他们在学校领导带领下,腰上系上安全绳,率先爬到了楼顶,女同学也不甘落后,爬到楼的侧面,排成一个个接力梯队,楼上的瓦拆下来了,接着拆楼顶木板及地板、砖墙等,仅这次拆楼,可为国家节约资金3000余元。
新楼建筑开始了,运送水泥楼板就成为同学们的义务劳动。劳动委员把任务分配到每个小组,具体要求是保证安全,既完成任务又不准占用学习时间。有的小组需要在晚自习后借着灯光或月光,把一块块小泥板从东院运到西院。74年7月份,楼竣工交付使用,72级同学已毕业离开了学校。我留在了学校,当望着那崭新的楼房,雪白的墙、明亮的窗、黄色的门上挂着一把把正期待着74级新同学开启的锁,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在这片土地上,有同学们辛勤劳动洒下的汗水,也留下了他们学习、劳动之余那欢乐的笑语和歌声。我怀念那挥散青春热血、不畏辛劳只求奉献的年轻时代;怀念那共同学习、生活、奋斗过的老师与同学,那艰辛建校的一幕幕,至今仍记忆犹新。
三、自力更生制教具
72年学校开始恢复招生时,解剖教研室唯一的教具就是那一具用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和几块零碎的骨标本。为让学生学习时有更多的实验标本,解剖教研室何树辉、王福胜到潍坊医学院和公安局联系收集尸体标本,记得在一个酷热的夏天,他们从公安局运来一具击毙的男尸,为不使尸体腐臭,便连夜进行组织解剖,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才完成。王福胜老师还经常到已掘开的坟墓里寻找骨标本,经消毒处理后,再用铁丝串连起来,经他自己制作的骨架就有两付,另外,还有一些头颅骨、四肢骨等。护理技术操作缺乏实验物品,于春华老师亲自到中心医院借来应用,有时干脆将学生带到医院去练习、实验。没有模拟示教人,老师就让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有时老师当病人让学生在自己身上练习。艰苦的办学条件,锻炼了师生不怕困难的精神。实习中为了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轻病人痛苦,就在自己手背上反复穿刺练习,有的同学手背扎肿了,还在继续练习,直到熟练。
在建校那艰苦的年代里,没有一个人去计较加班、报酬等,他们都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默默地贡献着。


上一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下一篇:航海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