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笋的技巧和方法
挖笋的技巧和方法如下:在采挖季节,通过“三看”,即看山、看竹、看鞭,可以判断笋的有无、深浅、多少和远近。步骤1:看山上山采挖的头个把月,应选择阴凉、背阳、鞭浅、潮湿的山窝采挖。这个时期,冬笋的个头不大,在向阳、干燥的山腰、山顶,几乎还是笋芽,故用不着在这样的地方花力气。在鞭深的山窝,也由于笋小且深,费工费力,这个时期采挖不合算。深鞭笋可作第二批采挖对象。竹鞭的深浅,可从竹蔸节的疏密来判定,节疏的为深鞭,节密的为浅鞭。步骤2:看竹(1)结笋多的竹生长茂盛,叶色较浓。竹叶长势差的竹子结笋少,竹叶过密,叶色过浓的竹子结笋也不多。(2)鞭的走向与竹的长相有关。竹直立,可看竹枝判断,竹枝生长的方向即为鞭的走向。此外,还要根据地形作具体分析。竹鞭碰上石头、树兜等障碍物会转弯。(3)一般二年竹结笋较近,通常距竹蔸1米左右即开始结笋;如果二年竹后有“荐竹”,即二年竹是由四年竹、六年竹的鞭上长出来的,且老竹没有被砍掉,则笋结得较远且多。(4)生长茂盛,叶色较浓的竹子如果有托叶,枝梢稍有黄叶,这样的竹子肯定有笋。如果托叶在头两三个枝梢上,则笋结得较近。有托叶的枝梢越上,笋结得越远。有时这样的竹子被人挖过,但笋不一定被挖走,可用锄头敲打竹子来判断。步骤3:看鞭竹林里竹鞭错综复杂,挖到的鞭是不是结笋的鞭,是否有沿鞭追下去的价值,要作判断:(1)竹鞭金黄色,较干燥可追;嫩鞭、水份多的鞭不追。(2)竹鞭的节上须根多的可追;须根少的不追。(3)竹鞭上的笋芽有生气、金黄色、与鞭垂直生长的可追,笋芽紧贴竹鞭不追。(4)出现杈鞭时,可追杈鞭两三尺,根据鞭的颜色、笋芽生长的状况判断是否结笋,确定是否继续追鞭。(5)有时从竹子的状况分析是有笋的,但经追前鞭却没有挖到,则可能笋结在后鞭,可追后鞭。如果前鞭后鞭都没有挖到笋,则可能在竹蔸的底下有杈鞭,即长竹子后的一两个节竹鞭开了杈,笋结在杈鞭上了。
挖笋的技巧和方法
挖笋的方法比较简单,注意不要大用力,要沿线路拨开泥土,不要挖伤笋。可以先在基部附近浅挖一下,找出黄色或棕黄色的壮鞭,再沿鞭翻土找到冬笋。竹笋为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苦竹、淡竹、毛竹等的嫩苗,又称竹萌、竹芽。据分析,生笋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成分。竹笋十天之内为笋,嫩而能食,而十天之后则成竹了。各种竹笋中,苦笋的味道也特别苦,也有的不中吃。竹笋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竹笋是竹竿的雏形,纵切面可见中部有许多横隔和周围的肥厚笋肉,笋肉又被笋箨包裹着,笋肉、横隔及笋箨的柔嫩部分均可食用。生长环境: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浅,笋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竹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故在中国南方竹林茂盛,而秦岭到淮河以北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性良好的土壤。
挖笋子的技巧和方法 挖笋子怎么挖
1、寻找青鞭,也就是寻找竹子露出地面的地下茎,必须是发青,发绿的青鞭。当然前提还必须是成年的竹子,否则无论你是绿的发亮,还是绿的发黑,都不会有笋的。
2、寻找冬笋。往年挖完笋的地方会有一个笋穴,而挖去笋的地方再长笋的机率是很大的。所以看到往年的笋穴,不妨留意一下,很可能会有笋。
3、看竹子的叉枝。地下鞭在叉枝垂直方向,找到地下鞭80至120厘米位置就有笋。用这种方法就要求竹子必须是壮年竹,且竹叶茂盛。一般在四五十,五六十公分就有笋了。
4、要顺鞭掏笋,即必须找到属于这根竹子的主鞭,主鞭两侧冬笋多,它身体强壮,全身披着黄金甲,侧芽突突地隆起。一般竹鞭生在竹子尾部弯曲方向一侧60度的扇面范围里,竹鞭与第一节竹杈方向基本是平行的。找到竹鞭后,那就顺着竹鞭挖进去,很快就能掏到冬笋了。
5、一般冬笋往往长在竹子的竹鞭两侧,因此,特别要注意竹鞭分叉的地方。挖裸露在地面上的翘青鞭笋要选择2-3年的老青鞭顺着它往下掏挖,一般都能挖到鞭笋。竹鞭在泥土中起伏波浪行鞭。笋出鞭下降中期,以及上升中后期。子鞭无力,可顺挖到主鞭,其竹笋往往生长在分叉处。茂盛竹尤其如此。
6、如发现竹园里的土壤有裂痕,说明冬竹笋在土壤中膨胀成长,地下肯定有大货。顺鞭扒开地被物,在可能生笋的位置寻找裂痕,冬竹笋在土壤中膨大时,迫使土壤产生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裂痕,浅的可以遇见嫩青、黄笋尖。用锄头挖时感觉松脆而有弹性,脚踩时松软有弹性。
挖冬笋技巧与方法(老经验)
挖冬笋技巧与方法如下:1、寻找竹林冬笋是在立冬前后,由楠竹,也叫它毛竹的地下根茎上的侧芽发育而成的一种笋芽。因为它还没有出土,也没有接受光合作用,在地下生长吸收了大量的营养成分,并且这时的竹笋非常的鲜嫩,所以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但是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竹林里面都会长出冬笋,而要采挖冬笋就要选择一些长出新竹比较多的竹林。一般生长了3-5年的竹林里面长出冬笋的概率大很多,而一些老竹林,很少有新竹子长出来的,那则很难挖到冬笋了,因为这里很长时间不长竹子了,自然就意味着没有冬笋了。要辨别竹子是不是新长出来的,一般是看竹子的颜色,鲜嫩的竹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表面颜色较浅,而老竹子颜色发黄,这样一看就知道了。2、选择冬笋生长地冬笋的生长也有规律的,它并不是到处生长,一般去挖冬笋,要选择大年的竹林,即去年的冬笋产量小,那么今年的冬笋一般产量大,也就称之为“大年”。而且冬笋喜欢生长的向阳、低洼,且土质疏松的环境。因此去到竹林里挖冬笋,先要找到适合冬笋生长的地方。而且需要注意,一般竹叶枯黄的竹子,下面的冬笋很少。只有正值壮年的竹子冬笋才多,这样的竹子竹叶黝黑,竹身粗壮挺拔,且是碧绿色。选中以后就要看竹鞭的走向了,通过第一节竹枝的朝向,一般就是竹根的走向了,沿着这个方向去找,发现冬笋的概率会更大。当然了也可以根据竹子的朝向来判断,一般竹子的头朝的方向就是冬笋生长出来的方向。3、寻找蛛丝马迹当找准了竹鞭的走向以后,仔细观察土壤,用脚踩是不是较为疏松,或者是看看有没有开裂的地方。发现了之后,就可以开始挖了。在竹子周边朝着竹鞭的方向,小心地采挖,当挖到较为粗壮的竹鞭了,那顺着竹鞭周围去挖,尽量不要锄头垂直锄下去。而且在挖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沿着表面平行挖,注意的话很容易把冬笋给一刀两断了。其实在挖的时候可以先把大块的泥土撬开,在看边上有没有笋露出来,有就顺着周围挖就行了。如果挖到一个了,再看看走边,往往一个附近还会有一窝。
挖冬笋技巧与方法(老经验)
挖冬笋技巧与方法:找青鞭、找断鞭、找笋穴、找杈枝、看土包与裂缝。1、找青鞭找露在地表的青鞭,要青鞭表面鞭衣已经腐烂的,青的油光发亮的两头才有笋。挖青鞭上来下去的两头,30厘米左右,而且一般在鞭梢钻上来那头找冬笋的几率更大哦!2、找断鞭断鞭是人们在以前挖笋过程中无意间铲断的鞭,首先找到断鞭,注意要找金黄色、上面还留有没有完全腐烂的鞭衣,只有这样的断鞭,挖到30~50厘米处有冬笋!3、找笋穴笋穴就是每年人们挖掉笋后留下的洞,其实这些笋穴也是找冬笋的关键点,看到往年的笋穴,不妨留意一下,很可能会有笋。4、找杈枝顺着竹子最下方的枝杈找就是地下鞭的生长方向,地下鞭的80~120厘米地方就有冬笋,如果是上坡方向,那么挖到笋的几率比较大。用这种方法找到冬笋的前提:首先这棵竹子得是壮年竹,其次竹子最下端的分枝上还有几片金黄色的竹叶,这样的竹子下面才有笋!5、看土包与裂缝土包与裂缝越大,说明笋尖离地面越近;土包又大又圆,裂缝成细条状,说明冬笋不仅大,而且生长得比较深;如果土包呈长条状,裂缝很新鲜呈开口状,说明此处不止一根冬笋,至少两根或者更多。碰到这种情形别激动,要耐着性子轻轻慢慢刨,以免一锄头下去就把冬笋挖烂了,挖烂了的冬笋是不值钱的,更加不便于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