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的地质地貌
燕山山脉,山势陡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地表破碎,雨裂冲沟众多。以潮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多低山丘陵,海拔一般 1000米以下,植被茂盛,灌木、杂草丛生,森林面积广阔。西段为中低山地,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植被稀疏,间有灌丛和草地。山脉间有承德、怀柔、延庆、宣化等盆地。沿山脊筑有长城,形势险要。喜峰口、古北口、黄花城、居庸关、东方口、独石口、张家口是燕山长城重要关隘,自古以来是由燕山以北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孔道。有北京-承德、北京-通辽、北京-包头铁路和公路通过。 燕山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具备典型喀斯特钟乳岩地层,更有石灰岩层和石英岩、千页岩、板岩、海蚀岩、沉积岩等,赏石资源非常丰富。燕山所产的石种甚多,有几十类,包括瓦井石、黄蜡石、上万石、雾云石等,也有的将其统称为燕山石。各类赏石多见有灰青、褐色、褚红夹青、纯白、青灰夹黄等,纹理逼真,富有变化,质感古朴,光泽凝重,其形态极为丰富,以象形状物者较为多见。燕山山脉(广义)属内蒙古台背斜和燕山沉陷带。北部稳定上升,南部大量沉降。燕山沉陷带震旦纪地层极发育,沉积中心的蓟县、遵化一带厚度达万米以上。中生代末发生强烈构造运动,褶皱成山,故称此期造山运动为“燕山运动”。燕山为侵蚀剥蚀中山,山体呈东西走向,海拔500~1500米,北高南低,向南降到500以下,成为低山丘陵。有云雾山、雾灵山、都山、军都山等,主峰雾灵山,海拔2118米。 山地中多盆地和谷地, 如承德、平泉、滦平、兴隆、宽城等谷地,遵化、迁西等盆地,是燕山山脉中主要农耕地区。 燕山运动初步奠定了中国东部的现代地貌。李四光提出的新华夏构造体系包括三条隆起带和三条沉降带,除了其中的第一沉降带和第二沉降带外,都在燕山期开始发育。 比如,作为第二隆起带南段的东南丘陵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育的,当时是比高得多的山地。作为第三隆起带的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等分隔开中国大陆地貌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近南北向的山地也开始发育。
燕山运动以前的地貌发育
燕山运动之前嵩山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其中对地貌发育影响较大的有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等。这些古老的构造运动形成了现今地貌的基础,古构造体系以及岩性对地貌的发育也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嵩阳运动发生的时间在太古宙末期,距今大约为2500Ma,是太古宇登封群沉积以后、古元古界嵩山群沉积之前的一次强烈构造运动。在嵩阳运动发生前,嵩山地区处于地壳形成初始阶段,地壳较薄。由于这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太古宇登封群地层强烈褶皱,形成以近东西向为主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加上以酸性岩浆为主的侵入作用,使岩石发生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该区最早的穹窿构造和一些小型褶皱,形成了登封群和嵩山群两套岩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构成了嵩山地区最古老的嵩箕古陆核。这次运动使本区陆壳开始形成,形成了最古老的嵩山山脉。进入元古宙后,古老的嵩山山脉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低缓的地貌形态。进而,古嵩山地区发生下降运动,接受沉积,形成了古元古界浅海相的地层。发生于古元古代末期的中岳运动使嵩山地区的地貌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这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发生于距今约1800Ma,使嵩山群形成近南北向的褶皱及一些断裂构造,岩石发生浅变质。古嵩山地区被抬升隆起,出露于海面以上,形成山脉,古元古界的嵩山石英岩,由于抗风化能力强,构成了现在嵩山中高峻陡峭的地貌。中岳运动后,嵩山地区处于长期风化剥蚀中,形成了古老的剥蚀面。发生于震旦纪与寒武纪之间的少林运动,距今570Ma,这次构造运动使嵩山地区强烈抬升,嵩山再次成为高的山地。少林运动使中元古界的地层发生构造变动,主导的构造线为近东西向。少林运动以后,嵩山地区的地貌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外营力作用的改造,地表遭受剥蚀,形成高低起伏不平的剥蚀面,之后本区全面沉降,广泛接受了海相沉积。少林运动以后,嵩山地区地壳比较稳定,在以外营力作用为主的长期作用下发生风化剥蚀,形成了剥蚀面。然后该地区下降,遭受广泛的海侵,接受沉积。发生于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对嵩山地貌也有影响。在加里东运动早期,发生于早奥陶世末至中奥陶世初,相当于怀远运动,主要表现为差异升降。本区南部因抬升而缺失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在北部该组与上寒武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加里东运动中晚期使本区全面上升隆起,自中奥陶世晚期至泥盆纪晚期长期处于剥蚀状态,造成缺失晚奥陶世至泥盆纪沉积。发生于泥盆纪末的海西运动,使本区继续处于整体上升状态而缺失下石炭统沉积,使上石炭统本溪组平行不整合于中奥陶统(北部)和上寒武统(南部)顶部剥蚀面上。中、晚海西运动使本区持续处于稳定下沉状态。早海西运动后,晚石炭世至三叠纪本区连续接受沉积。发生在中生代三叠纪的印支运动使本区隆起,地表遭受较长时期的剥蚀作用,缺失侏罗纪、白垩纪沉积,地表起伏的形态受到长期的削高填低的作用。
什么是地质学上的燕山运动?
燕山运动 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从一亿三四千万年前开始,到7000万年前左右,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科学家把出现在这个时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总的叫做燕山运动。
1927年翁文灏在《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的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中,将中国东部造山运动分为4期:秦岭期(古生代末)、燕山期(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南岭期(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和陇山期(第三纪后半期)。http://baike.baidu.com/view/205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