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交错

时间:2024-07-23 04:15:41编辑:小松

《四十二章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二章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人有二十种难以做到的事:贫穷的人要想布施是很难的,自己尊贵而富有的人要想学佛修道是很难的,要下决心结束生命是很难的,要想看到佛经是很难的,想生在佛在世的世界里是很难的,要想忍得色和贪欲的诱惑是很难的,遇到好的东西不贪求是很难的,受到侮辱而不愤怒怨恨是很难的,有权势而不仗势欺人是很难的,遇到事情能泰然处之是很难的,要广泛地学习深刻地研究事理是很难的,要破除高傲自负是很难的,要不轻视尚未学得佛法的人很难的,要想具有平等慈悲之心是很难的,要能不说是非是很难的,要想遇到有真才实学的有知识的人是很难的,学佛的人要想明白真正的佛理、明心见性是很难的,随缘分来教化众生是很难的,遇到任何环境、处境都能安然处之是很难的,要想明白世间各种行为方法的实质是很难的。

《四十二章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五章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译文   有一位沙门问佛:“什么力量最多最大?什么是最光明最有智慧的呢?”释迦牟尼佛回答说:“如果能够忍受耻辱,那力量就是最大的,因为能够忍受耻辱的人,他不怀恶心,而且又能使自己平安无祸,身体健康。能忍耐的人,一定不会去作恶的,必然受到人们的尊敬。他心里那些不洁净的杂念消除尽了,心地清净得一点儿瑕疵和污染斑点都没有,所以说这才是最光明、最有智慧的。从很久很久还没有天地以前直到今日,古往今来各个时期,东西南北各个角落,具有最明智慧的人是无所不见、无所不知、无所不闻的。他具有一切智慧,这才真正叫智慧!”

《佛说四十二章经》十六章 舍爱得道

(宣化上人开示) 人所怀抱着、心里所怀念的,就是爱和欲,这爱欲障着我们不能明心见性,障着我们不能见道。 譬如那澄清的水,用手把它搅浑了,所有的人,都来到这水的旁边,但谁也看不见这水里有自己的影子。人啊,一天到晚想爱、想欲,想这种不干净的东西,那么在你心里头,智慧水浑了,没有智慧,这是浊兴起了,所以就不明白道。你们这些修道的沙门,都应该把爱和欲舍了,爱和欲念这种邋遢污浊的垢若是没有了,你修道就可以见道,就可以证果了。 第十六章说明我们一般人的心,心水本来是澄清的,但你要是把它搅浑了,就不澄清了。澄清是什么呢?就是道。不澄清呢?就是爱欲。这爱欲障着我们不能明心见性,障着我们不能见道,也就是不能证果。证得初果就是见道位,也就是见道了。 佛言:佛说,人怀爱欲 : 这个法对西方人讲,是很讲不通的,西方人无论什么都讲爱、讲欲。人怀爱欲,人所怀抱着、心里所怀念的,就是爱和欲,什么都讲爱,什么都讲欲。 不见道者 :你修道不明白道,一边修,就一边丢;一边教你没有爱欲,你这边爱欲就更多一点。 譬如澄水,致手搅之 : 你有爱欲来袭不见道,就譬如什么呢?譬如那澄清的水,用手把它搅浑了。因为这水里有一些沙泥,有一些微尘在里头,若没有微尘,你搅它,它也不会浑的。这微尘是什么呢?就是爱欲。这爱欲就像水里的微尘;生爱欲心,就譬如你用手来搅。 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 :所有的人,都来到这水的旁边,共临于水,就是站在水的旁边。但谁也看不见这水里有自己的影子,为什么?就因为你搅浑了!为什么你不见道呢?也就因为你被爱欲浑了。 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 :人啊,一天到晚想爱、想欲,想这种不干净的东西。交错,就是想来想去都是这个东西。那么在你心里头,智慧水浑了,没有智慧,这是浊兴起了。 故不见道 :所以就不明白道,修道修来修去,也不证果,也不见道,为什么?就因为你有爱欲心;你若没有爱欲心,很快就会见道了。 所以佛说, 汝等沙门,当舍爱欲 :这汝等沙门,连我们现在这些比丘、比丘尼都包括在内,都应该把爱和欲舍了。这舍爱欲,不是说:“噢!我很讨厌的,我见到女人就发脾气,赶她走。”不是那样子。那要怎么样呢?要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不需要讨厌她,但是也不动心,不动念头。当舍爱欲,“舍”就是布施出去了,好像你布施钱给人,已经布施了,自己就不能再有了,所以要把它舍了。舍给谁呢?舍给你爸爸,舍给你妈妈。 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爱和欲念这种邋遢污浊的垢若是没有了,你修道就可以见道,就可以证果了。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舍爱得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佛说:“人怀爱欲,不能见道,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佛大慈悲,佛本来就是讲一句话,我们都应该明白的,又用譬喻来解释。“人怀爱欲”,爱这个东西、爱那个东西,爱好、爱坏;有欲望,钱的欲望、吃的欲望、女人的欲望、色的欲望、香味的欲望,等等的欲望。只要你产生一点爱的心,爱楼房、爱汽车、爱水、爱药……你有一点爱的心,就不能见道。但是这个得区别一下,爱道不算,那修道就不算,这个不属于爱欲。我们说的都是不正常的那种,有这种爱欲心,所以不能见道。佛讲了这句话,我们就应该明白了。佛讲一句话,就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清清楚楚,不用再说了。但是我们还有不明,佛又进行比喻:譬如澄水。说我们就好像一潭平静的水,虽然有污垢,但它沉在底下,日久了可以清除。但是由于我们不能放下这个爱欲之心,就比如一个人用手在水里一搅,搅动的时候,底下的污垢就被搅起来了,水就不是清的了,就是浑的。 “众人共临”,大家都围着这水看自己的倒影,“看看我的相貌是什么样呀?”完了,因为水浑了,谁也照不见了,它不能发挥水那种照的作用,所以说“无有睹其影者”。 “人以爱欲交错”,不断地爱,今天爱这个,明天爱那个;一会儿这个又不好了,那个又好了,总是在不断地交错,此起彼伏,不断地生起爱欲。心中的污垢越起越盛,原先起不点儿,这回好,不断地盛。世间人刚吃完又打麻将,打完麻将看电视,看完电视又做些其它不应该做的事情,等等的事情。我们有的人虽然修道也是这样,今天爱钱、爱衣服、爱饭、爱名和利。特别是世间人爱女人,他把厕所当成最干净的东西了,有时候明明知道是厕所,他还糊里八涂往里钻。爱欲反复地这么交错,此起彼伏。 “心中浊兴”,所以“故不见道”。有了灰尘,他不可能见道,因为只有水清才能见道,他都给搅浑了,能见道吗?所以佛说,“汝等沙门”,你们这些比丘啊,“当舍爱欲”,应该把爱欲舍掉,首先就得舍掉爱欲。我们现在出家了,第一个舍掉的就是女人,这简直太殊胜了。你等于拔下了地狱一大根,因为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地狱,地狱和女人是分不开的。首先舍去了女人这些污垢,而且又舍去了世间很多的贪欲。比如吃一顿饭啊,因为慈悲,众生的粮食来得不易,我们应该吃一顿饭。另外,为了修道,减少欲望等等,这都是舍爱欲。我们的爱欲更得舍,你不要以为出家了,舍掉了一些粗的就完事了,我们脑子里的影子、想法也得舍,还有一些小玩具,你也得加小心,就一根草,你也不能生欢喜心。说:“我这个衣服颜色不好,那个衣服颜色好,我得换一换。”就想尽办法去换,“师父,你看,这个衣服是不是不好呀?这地方有点儿毛病,我穿着不合适。” 那不合适你就自己改呗,给你啥穿啥,佛制是捡粪扫衣,捡破布自己缝的,谁告诉你有发衣服这一说?那衣服都是自己乞来的,自己捡来的,自己缝上的,有一块布那就不错了。这不行,我们的头一个概念就是错了,我们以为出家人还有发衣服的。错了!你记住,出家人既不会发衣服,也没有吃饭的地方,更没有给钱的地方,啥都没有,一无所得。你时时要想到,出家就是出这样的家,你有这心,它就不会产生欲望心。有了欲望心就有烦恼,“怎么没给我呢?怎么这都给他,不给我?”完了。应该永远有一种心,什么呢?什么好东西都是给别人的,我应该站在最后一个。就是最后一个,我也不要,不是说最后一个我就要,最后我也不要。“那最后的你不要,不穿衣服能行吗?”比如发衣服,最后一个,我是不要而要的,我没有那种贪欲,给你只是为了大家,也是为了遮体,并不是我有贪欲心。没有这种要的概念,一点都不让它生起,你这才行。我吃饭后为什么最后一个出来?没有别的目的,我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先我成佛,我最后成佛,所以我走在最后,这是我的想法。有的人说是“领着成佛”,我现在没有那个能力领着成佛,就想给你们大家做一个垫脚石,把所有人都送成佛,最后的那个可能就是我了。也可能还有他方世界的众生再来,那我们再等,要把所有的众生度尽,那才行。那不能光嘴上说一说,我们做的时候就不做了,那不行,你的心里得去做。在碧山寺的时候,吃饭我都是最后吃,一堂二堂过完了,最后才轮到斋堂的吃。吃饭的时候,那个饭菜都是大家吃剩下的,我去吃。那行堂的桶里的都已经捞过了。那盆里有没有现成的?就是多炒的,有!就是有,那我也不敢动一下。那不能去打,因为什么?外面那行堂的桶里还没有完事呢,是不是?桶里还有,不管剩的是汤,它终归是有,所以得吃到最后。那天有一个师父看我老吃最后的,他说:“我给你行堂。”他要给我行堂,你要行就行吧。他拿着勺子去舀,把那汤控一控,捞点儿干的。因为大家都吃完了,基本就剩个汤,干的不太多了。他就是慈悲,想给我捞点干的,意思是:那汤剩下就算了。我不让他打,我说:“你把它放下。”我没说话,但是那意思。我放下钵,把勺子给扭过来,把那菜再倒汤里去。他愣了!他说:“你什么意思?意思是不好,不要?”我说:“不是,你放下来以后,你顺便打,捞着稀的就是稀的,捞着干的就是干的。”并不是说我永远不用干的,也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我喜欢稀的,遇到啥我就吃啥。后来他瞅着我,愣了,以后再也不给我打菜了,也没人给我打菜了。因为我太挑剔了?不是,他是不忍心。我那时看到菜,你要说心里没有想法……心里有没有想法?有想法。就算有想法我也不去那么做,不去做!只要一贪,那灰尘全起来了,那个贪心就是灰尘。什么是灰尘?那贪心,爱吃的那个就是灰尘,那一念就是灰尘。你就左搅右搅,全浑了,这顿饭吃得一点也不清净,那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克服贪欲这一关,小的也不能贪。说:“我都舍去了。”最后就是剩下一片药,你都不能去贪,得达到无所求那种地步,不能贪,不能有这种想法。闭关的时候,我想干吗呢?从来没有一个扇子,哪怕有个蒲扇,夏天扇扇风也行,没有。要是到外面找一找,也能找到,但不去找,因为人家没给你,你不能自取,所以就等待、等待……闭关过了二年,在第三年的时候才发现一把“扇子”。闭关时我那桌子是纸壳做的,有几个木板条,上面放一个纸壳,这就是我的桌子,这个纸壳我用了三年。一天,那个纸壳有个边耷拉着,那个边拽下来个口子。我一看,顺便就把它撕下来了,“别郎当了,怪碍事的”。一撕下来,哎呀,我这一扇,它出风了,这大纸壳出风。你说,闭关两年都不知道这玩意撕下来就可以出风,那个桌子要是不损坏,我还不知道撕,没有想到撕下来能扇扇风。夏天太热的时候,打七的时候坐那块,哪怕有张纸扇一扇也行。——纸不行,太软了,哪怕有个稍硬一点儿的,有个纸壳能扇扇风也行,它没有那个条件。没有那个条件怎么办?你别求。你不能说要把扇子什么的,什么电风扇,那里也没电,你更不用想这些事。就连一把扇子也没有想去求,就连纸壳也没想尽办法去找,在那放着都不知道。那天,我把纸壳撕下来,还不是夏天撕的,是冬天撕的,那时给我乐坏了,简直就生起了一种欢喜。什么欢喜呢?我想:哎呀,今年夏天打七的时候,不至于热成那样。实际上,这种欢喜心也是不应该有的,但是那欢喜心有时候就控制不住,“今年夏天有个纸壳能扇风”。我把它放那块,有时候没事儿还瞅它两眼:哎呀,好,今年我有收获,有个纸壳。闭关的时候,那舌头生口腔溃疡,药片没有了,用牙膏。牙膏没有了,把牙膏皮扒下来,擦那个舌头。刚念两句它又疼,于是再擦,擦了之后,舌头全是白的,全是那牙膏皮,就是那么做。牙膏有没有?有,在亲藏那儿管着呢,他不给我,我就等着,就得等。特别是药片,曾经有一个什么含片,那时候还没有胖大海,反正就那种含片吧,含在舌头上能缓解的。实际上它是治嗓子的,不是治口腔溃疡的,但是不管怎么的还有含片。打个七用了一半,一点儿,就像大米粒那么大,用那么一小块儿,搁嘴里含一含,含一含那舌头能缓解缓解,然后再继续诵,再疼的时候再含,最后还剩了半块。这半块保存到了下个七,可能将近四个多月,四个多月以后可能还没用。那天我打开那个纸,里面还有一小块,我想:“得了,这还有个半片,多半片呢,下回打七还有药。”心里还有点底儿,最起码下回还能扛一阵子。有时候把那药片放嘴里含了一下,产生点唾液以后,润滑以后,把那药片再吐出来,在旁边搁着。你不能一下含完了,含完了下回疼的时候怎么办?一会又疼得实在受不了了,实在受不了就拿它含两下,再缓解缓解,就那么样,使了多少回,所以一个药片都能使用好几个月。就是说,我们不要在这里有贪欲,要自己去想办法,一切都要自己想办法,不求人,没有这个贪欲。那衣服破成什么样呢?就剩个袄袖子,剩下的全是一条一条的。是什么原因呢?一个是没有时间缝衣服,四个月才能缝一次衣服。那回大家看我四个月没缝,以为我没有针了,就供养我针又供养我布,叫我缝衣服。实际上我不缺针,也不缺布,缺什么呢?缺线。他们谁也没想到缺线,就不给你拿线。最后八个月都没缝衣服,成天穿着,那衣服不管是原来的,还是补的,最后都成了一片一片的。他们都以为师父故意要现那形相,不是那个事,是没有线,有线我就缝上了。但是打七时不缝,必须打七结束了,在这一个七结束后的空余时间,洗洗澡、剃剃头,然后再把衣服洗一洗、缝一缝,准备打下一个七。为了打下一个七,这才准备的。那次连下一七都没准备,穿的这衣服就剩个袄袖子、一个领子,还继续打七,这啥也没有了,怎么办?八个月以后,那天供养了线,哎呀,把我乐坏了,心里话:这可算有线了。赶紧就缝衣服,那衣服实际上和重做差不多少,就剩下领子和袖子,袖子也是破的。所以说出家人衣服也得自己缝,大小,能有那么个形就不错了,有那块布就行了,不行就剪开重新改。我的裤子,是用三条过去的旧裤子,毁了一条裤子做的,不像你们出家,还有新做的,等等的事。我也做了一套衣服,是包装布做的,那是在没出家之前,一套衣服花了十块钱,连手工都算上了,也就这个。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出家”。有时候我们身虽然出家,但心还没有到位,还不会出家。有时候还放不下,还跟物质争。没有那个东西,你给我,说老实话,我都觉得难受。这个爱欲心一定要破除,不破除是障我们道的。有时候我们想修,但不知道方法,不是大家不想修、不想去苦修。想,但不知道这个方法,所以我就给大家提个醒。另外你得多思惟:怎么减轻这种贪欲心,怎么不求人……怎么去思惟,你才有智慧。我那个时候也没有人告诉我,说:你应该怎么修,怎么穿衣服,怎么入佛门……没人告诉我这些事。现在你们还挺有福,师父还能给提个醒,剩下就是你们做的事情。那时候没有这个概念,谁给我提醒啊?没有人。但为什么能想到?就是有一个不求的心。不求,我也得生活,但是我以不求这个心为我的原则,这个根本原则不能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再想想,我怎么生存下去?这就不至于走错路,这个爱欲都应该这么去。有了爱欲,这个道就不能见。你为了见道,但只要有一念贪心,它都不能见道的。特别是女人,那就更不用说了,凡是有好、有贪心都不行。有爱的心、有欲望的心,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污垢,这就是无明。所以我常给大家讲,什么叫修道?你就去毛病、去习气,就完事了。这些毛病习气正是障我们道的因缘,什么障道?就这些东西,毛病习气越积越重。那爱欲心就是毛病,不能忍的心就是毛病,就是习气,只要把这些去掉了,没有不见道的。是不是?我们来看一下宣化上人怎么讲的。【释】第十六章说明了一般人的心。心水本来是澄清的,但若把它搅浑了,就不澄清了。澄清是什么呢?就是道。不澄清呢?就是爱欲。爱欲障着我们不能明心见性,不能见道证果。证得初果是见道位,也就是见道了。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当你有爱欲来袭,则不见道。这就好像用手把澄清的水搅浑了。这水因为有一些沙泥、微尘在里头,所以浑浊了。要是没有微尘在里头,你搅它,它也不会浑的。这微尘是什么呢?就是爱欲。这爱欲就像水里的微尘似的,你用手一搅,就生了爱欲心。 “众人共临”:所有的人都来到水边,共临于水——都站在水的旁边。“无有睹其影者”:但谁也看不见水里有自己的影子。为什么呢?就因为水被你搅浑了。为什么你不见道呢?也就因为你被爱欲浑浊了。 “人以爱欲交错”:人哪,一天到晚想爱、想欲,想来想去都是爱欲这种不干净的东西。“心中浊兴”:这令你的心浑了,你的智慧水浊了,没有智慧。“故不见道”:所以你就不明白道。修道,修来修去也不证果,也不见道,为什么呢?就因为你有爱欲。你若没有爱欲心,很快就会证果见道了。所以佛说,“汝等沙门”,这个汝等沙门,连现在的比丘、比丘尼都包括在内。“当舍爱欲”:都应该把爱和欲舍了。舍爱欲,不是说我很讨厌女人,见到女人,就发脾气赶她走。不是那样的,要怎么样呢?要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不需要讨厌,但是也不动心,不动念头。“舍”,就是布施出去。好像你布施钱给人,既然已经布施了,你自己就不能再有了。所以要把它舍了,舍给谁呢?要舍给你爸爸,舍给你妈妈。 “爱欲垢尽”:爱欲这种邋遢、污浊的垢,要是没有了。“道可见矣”:你就可以见道证果了。宣化上人这一段讲得非常明确。为什么不证道?就是你有爱欲的心,没有别的东西。只要是有东西能引起你心动,那都不能见道。要是没有东西能引起你心动,就能见道。特别是佛用水来比喻,这是个非常明确的东西。你看,你动它一下就不行,因为啥呢?因为你里面有灰尘,你一动,那灰尘就搅起来了,所以我们修道千万别动。当你的灰尘都除尽的时候,你怎么动它也不会搅,再说,到那个时候你也不去动了,它也不动了。我们因为有灰尘就要动,有灰尘就产生爱欲,产生爱欲我们就产生动。昨天把这个概念给大家讲了,应该这么理解。所以说,心一旦浑了我们就没有智慧,这个大家已经知道了。出家第一个舍的就是财,得舍去,得舍给谁呢?都布施出去。有的人曾经问过我,有个比丘尼师父说:“师父你看看,我出家还带了工资,我没吃常住饭,我有工资。”我说:“你这种出家是不对的,你应该把它舍去,至于你舍给谁我不管,你舍给你爸爸,舍给你妈妈,叫他们有生活出路呀,或是舍给谁,那是你的事情,首先你得把这个财路断去,不能说带着工资去出家。” 出家就是舍财,舍财本身就是出家的一部分,你怎么带着财去出家?完了还弄一个“我没吃常住的”,傲慢!还说没吃常住的,怎么没吃常住的?你以为带钱就不吃常住的了?常住的饭和你们家的饭,和你的钱买的饭不一样,常住的饭是十方布施的,那是珍贵无比的,那是你那点臭钱能买来的?所以,说这话的人她糊涂,还满以为自己应该理直气壮,“我没吃常住的,也没沾常住的光,我是自己顾自己。”你说这人脸皮多厚?脸皮太厚了。只能说明她出家那一念不正确,不应该那样。出家,第一个就是要舍财,把你的所有东西都要布施出去,这才是正确的。我永远不再摸钱了,它愿意怎么地就怎么地,和我没关系,我再也不要了,我就是为了远离钱财才出家的,这才可以。所以在咱们这里出家,没有跟大家说:你得布施多少东西,或是你要拿出什么财产才允许你出家。听说有的地方出家还要花多少多少钱。应该常住不能要钱,你更不能要,谁也不能要,这才行。这个财产是一大障碍,特别是这种自己给自己开了后路的,你有了工资搁那存着,就等于给自己开了个后门,说不定哪天就从这个后门溜出去了,就回去了,还俗了。他有钱嘛,以为还有另一个生活在等着他,所以说那是不行的。出家人,舍就舍干净,断绝后路,包括亲人,以后我再也不和你们有什么联系,在钱财上,我再也不和你们联系了。作为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就是说要背水一战,置自己于死地,一定要把自己的后路给切断了,半点余地都没有。不能把自己的钱财,说:“我不带了,储备在我的朋友、我的哥哥那,他们给我保存,到了一定的时候,真有困难过不去关了,他们还可以帮我拿出来。”我跟你说,你这都是危险的信号,证不证道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以为做得秘密,但它不证道啊!你秘密,你在那儿密,在这块儿就不密了。你那个秘密,你觉得挺密,但你永远见不到“真密”。为什么我们修道有时候道心不行,就是爱发脾气,忍不住呢?就是因为你那个财没舍掉,你又留了一个秘密,你的秘密是啥?就是发脾气的根源,心不平的根源,瞧不起别人的根源,不能吃苦的根源,不能生感谢心的根源,所以一切道不能生。有财就不能证道,要是能证道的话,那世间上做买卖的都可以得道,那钱越多道越多,是不是?所以说贫道贫道,不能有钱,这个钱关一定要过去的。所以佛说了,出家人如果捉钱、储钱,非佛弟子,不是我的弟子。不是佛弟子,那你是啥?你自己合计,反正佛是不承认。所以我们不光明里要做佛弟子,暗里更是佛弟子,不能储备钱财,不能给自己开后路。有的人想:“我现在是出家了,我在我母亲那还储了一万两万的,在我哥哥那还储个三万两万的。”等等的事情,那都是危险的,我们不能干那事。我们这一生要想修佛道,就是穷死、饿死、冻死,也不再和它打交道了,永远永远的断绝它,永远断绝,和它再也没有什么联系。虽然我们有的人前生有很大的福报,有很多的钱财,能布施出去,这都是非常殊胜的,反而助成你的道业。有的说:“我很穷,我没有,这一关我不用担心。”你不知道,你虽然穷,但有时候你也得考虑你那个心是否有布施,你得到的东西是否随时都能布施出去。穷难布施,穷有时候不好布施,他觉得:“这一粒米,我吃了,我可能会活下去;给你,我可能死。”他可能不布施了,所以说穷人有时候就难布施。布施没有大小,在于心,所以我们越穷越能布施,而且一切东西都不阻挡。我在没出家前,就做过那个思惟,我说:“我出家以后,如果有人需要我的东西的时候,我能不能给他?行,可以给他。需要饭,我给他,我饿着,可以。需要衣服,也可以给他,我用草也能活着。他要是需要头发能不能给他?给他,一根根拔吧,对不对?拔得满头大包我也给他,叫他随便拔,只要他能有用就让他拔。眉毛给不给他?给。说需要你的肉,给不给?这玩意可得合计合计了,这玩意能不能给?唉,尽量给吧!” 所以你平时都得思惟这些东西,“我能不能布施?”一旦下了决心的话,说:“我能布施。”就不再改变了,当人家需要的时候,就得毫不犹豫地布施出去。原先我说布施,那玩意也是难哪!在本溪山上闭关的时候,那天看到一个虫子,像蜜蜂那么大,带个嘴,挺长挺硬的一个黑嘴,它躺在地上。我就寻思:“慈悲呗,把它捡起来,看是死了还是怎么回事?死了就把它埋起来,没死看能不能救活。”搁在手心里瞅一瞅,哎!这一搁手心里,它就活了,我挺高兴。正高兴呢,它拿那个嘴顺着你的手就开始扎,就往里叮。当时没有什么想法,突然手一抖搂,把它掉地下去了,没让它扎。哎,当时这后悔,“这叫什么人哪?人家要你血肉的时候,叫你布施,你倒不布施了,你说你这哪行?当时想得挺好,又不布施了。”哎呀,这后悔,怎么办?又赶紧把它捡起来,寻思:豁出来让你扎。但它不扎,连理都不理你,你怎么地都不理你。我一看,真后悔。头一念布施是真布施,第二念布施就是假布施了,是不是?后来我这后悔呀,怎么做错了这件事情?得了,它可能是要这血喝,可能是嫌我这臭,不如第一步香,没经住考验,怎么办?我回去拿针,把手扎个眼,往外挤血叫它喝。那它也不喝,挤出血,连理都不理你。哎呀,所以生大惭愧。我们说布施,在突然爆发的情况下,你能不能布施?平时不修布施到时候就晚了,不好使。你觉得,说:“我穷,没有。”你不修布施,到时候你都布施不出去,你还有血、有肉、有骨头,你能布施出去?是不是?布施是人人平等的,人人都需要布施,血肉也得布施。有时候难免在布施中要生起一点想法。原先就是为了布施给众生,慈悯众生,蚊子成天找你,“嗡嗡嗡”的,要干吗?要点吃的呗,你给它粮食它是不吃,它不爱吃,它要喝的是血。所以我有时候就出去,到外面把胳膊伸出来,蚊子就落在胳膊上喝血。当时想:“行啊,布施吧。”好,一个蚊子喝完了,还没走,又来两个,两个没走,又来三个。一会儿它喝饱走了,那个又来。我一看,这时间太长了,还得修道,这脑袋就有想法,这咬胳膊别得什么脑炎哪。“哎,答应布施了,你怎么这么吝啬呢?再布施一会儿吧。但布施归布施,不是还得进行修道吗?”后来一想还得修道,就找个理由“还得修道”。他不知道布施也是修道,说赶紧进屋用功吧。后来采取个什么办法呢?说:“最后一个蚊子离开的时候,我再进屋。” 我左等右等,这个走了那个来了,它也停不下来。最后好不容易剩一个蚊子的时候,快要喝完了,它应该走了,但还不走,你也不能撵它走啊。它喝完了,慢慢把嘴拔下来,拔下来也不走,它还要抻抻腿,抻抻左腿、抻抻右腿。哎,抻完腿,最后还在那转两圈。我说:“你再转两圈,一会又来蚊子了。”后来趁它们一瞬间还没来,赶紧进屋吧。我说这个厉害,这个布施也不是那么好布施的,今天到此为止,明天再说。都不敢说明天再布施,只能明天再说了。就赶紧起来准备回屋,当一起来的时候,变了,什么变了?自己怎么走到屋的?瞅着自己没有腿也在走路,你说多好。啊,原来是这么个事儿。你看布施的功德多大,境界马上就现前,叫你有所悟道。你觉得蚊子吃你点血,但它给你的东西,是你想都想不到的,所以说布施能见道。你说殊不殊胜?那是你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你光觉得:“我布施就是舍去了。”实际上你没有舍去,你只不过是舍掉你的垃圾,换来了真正的东西,你哪舍去了?所以说这叫布施。刚才讲了爱欲障道,所以说不要贪,不要爱护你的身体,不要满足你的欲望,这很重要。我们修道就得在这上下功夫,你不在这下功夫,你想得道?我们就做人都难,还想得道?连做人都不够格,做世间人还讲朋友、讲义气呢,是不是?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还讲这句话呢,我们能布施吗?比如说,有的说:“我没有啥布施的。”没啥布施,你还要布施一份心呢。原先刚到本溪的时候,那时候正好回茅蓬去办点事情。我和性空就上茅蓬去,因为答应说:回去等个人。正好从苏居士家里出来,到了火车站,那冬天特别冷。那些居士没有一个戴帽子的,性空师也没有戴帽子,就我戴个观音斗,人家都没带。我说:“你们怎么不戴帽子?”他说:“不冷不冷。”都说不冷,我说:“你们赶紧回去取。”谁也不回去取,说不冷。我说:“好,你们都不冷,那我就得跟你们不冷呗,得把帽子摘下来。”因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难我得同当。不是说,你饿了,我这块饼子舍给你,就叫有难同当。当别人受苦的时候,你也要跟着受,得有这种心。不是说你在受苦,我来拉你,我来救你,这就叫有难同当。虽然大自然、天气可能对谁都冷,多个人受苦,这个冷可能也不会减少,是不是?但我有这个心,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受苦,所以说我这个人愚痴、笨。人家说,你看看,原来两个人受苦,现在变成三个人受苦,不是多一个人吗?如果变成四个人受苦,不是多俩人吗?少一个人不就少一个人受苦,何必都跟着受苦呢?但我这个人就愚痴,我就愿意和大家一起受苦,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布施。因为天地之大,无不是心的感应,我这个心和大家一样,虽然天气冷,但我这个心不冷。大家都没戴帽子,而且又是送我,我自己戴着帽子暖乎乎的,虽然我不冷,但我那个心是凉的,我宁可要这个心热,也不要身体这个热。所以说为求道,你得有这么样的心,不要怕办愚痴事。学道了,我们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可能看我这个人太笨了,太愚痴,哪有这样式的?我今天就讲到布施这块,就是舍掉这个贪爱,对自己的爱护之心和自己的欲望之心都要舍去。将来还要讲其它的爱欲,包括女人的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单独讲。


陷阱原唱歌词

《陷阱》演唱:王北车作曲:石锦秋作词:石锦秋一封信两年都没动笔,三个字过了几个四季你是有多想逃避,来不及问问你我已经错过相爱的日期,那天你消失在人海里你的背影沉默得让人恐惧,你说的那些问题我回答得很坚定,偏偏那个时候我最想你我不曾爱过你,我自己骗自己已经给你写了信,又被我丢进海里我不曾爱过你,我自己骗自己明明觉得自己很冷静,却还掉入我自己的陷阱那天你消失在人海里,你的背影沉默得让人恐惧你说的那些问题,我回答得很坚定偏偏那个时候我最想你,我不曾爱过你我自己骗自己,已经给你写了信又被我丢进海里,我不曾爱过你我自己骗自己,明明觉得自己很冷静却还掉入我自己的陷阱,一个人在夜里想的太多离开我你的生活不再寂寞,我不曾爱过你我自己骗自己,已经给你写了信又被我丢进海里,我不曾爱过你我不曾爱过你,我自己骗自己已经给你写了信,又被我丢进海里我不曾爱过你,我自己骗自己明明觉得自己很冷静,却还掉入我自己的陷阱扩展资料:王北车2017年,正式加入隔路人乐队,并担任主唱;同年,参加芒果TV选秀娱乐节目《快乐男声》。2018年,因翻唱《突然想起你》在视频平台走进大众的视野;同年7月10日推出首支个人单曲《陷阱》,从而正式出道;8月19日,获得亚洲新歌榜年度盛典年度最受欢迎社交媒体音乐人奖;同月推出个人原创单曲《姑娘》。

陷阱的原唱是谁 陷阱的原唱介绍

1、《陷阱》原唱是潘美辰。

2、《陷阱》是由刘志宏作词、作曲,收录于1992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失去了你我什么都没有》中。

3、歌词:

从未如此的伤心

从未如此的空虚

一心一意的爱你

竟有如此的结局

不曾轻易的哭泣

不知这是场游戏

然而付出的真情

竟是一段悲伤的旋律

这是你爱欲交错的陷阱

还是你无心的逃避

让你欺骗也不知惋惜

只是再度陷入你的陷阱

这是你爱欲交错的陷阱

还是你无心的逃避

让你欺骗也不知惋惜

只是再度陷入你的陷阱

从未如此的伤心

从未如此的空虚

一心一意的爱你

竟有如此的结局

不曾轻易的哭泣

不知这是场游戏

然而付出的真情

竟是一段悲伤的旋律

这是你爱欲交错的陷阱

还是你无心的逃避

让你欺骗也不知惋惜

只是再度陷入你的陷阱

这是你爱欲交错的陷阱

还是你无心的逃避

让你欺骗也不知惋惜

只是再度陷入你的陷阱

这是你爱欲交错的陷阱

还是你无心的逃避

让你欺骗也不知惋惜

只是再度陷入你的陷阱


陷阱原唱歌词 歌曲陷阱的歌词

1、歌词

一封信两年都没动笔

三个字过了几个四季

你是有多想逃避 来不及问问你

我已经错过相爱的日期

那天你消失在人海里

你的背影沉默得让人恐惧

你说的那些问题 我回答得很坚定

偏偏那个时候我最想你

我不曾爱过你 我自己骗自己

已经给你写了信 又被我丢进海里

我不曾爱过你 我自己骗自己

明明觉得自己很冷静

却还掉入我自己的陷阱

那天你消失在人海里

你的背影沉默得让人恐惧

你说的那些问题 我回答得很坚定

偏偏那个时候我最想你

我不曾爱过你 我自己骗自己

已经给你写了信 又被我丢进海里

我不曾爱过你 我自己骗自己

明明觉得自己很冷静

却还掉入我自己的陷阱

一个人在夜里想的太多

离开我你的生活不再寂寞

我不曾爱过你 我自己骗自己

已经给你写了信 又被我丢进海里

我不曾爱过你

我不曾爱过你 我自己骗自己

已经给你写了信 又被我丢进海里

我不曾爱过你 我自己骗自己

明明觉得自己很冷静

却还掉入我自己的陷阱

2、《陷阱》是由王北车演唱的一首歌曲,是《再见班花》的电影主题曲。


佛说四十二章经原文及解释

佛说四十二章经:后汉摩腾、竺法兰共 译【繁体字】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已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悔,祸必灭己。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有自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佛言: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为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籸素之服,如敝帕。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帕。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介

《四十二章经》也称《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第一部佛教圣典。本经以四十二段经文,摄佛说一切因果大义,以三乘共教行果、五乘善恶通义、大乘不共胜行、信教解理修行。行文具有辞最简驯、义最精富、胪者古真、传最平易的特点。本经页并非仅为小乘之法,实际上包括大小乘一切教义,无所不摄。

四十二章分别是:出家证果、断欲绝求、割爱去贪、善恶并明、转重令轻、忍恶无嗔、恶还本身、尘唾自污、返本会道、喜施获福、施饭转胜、举难劝修、问道宿命、请问善大、请问力明、舍爱得道、明来暗谢、念等本空、假真并观、推我本空、名声丧本、财色招苦、妻子甚狱、色欲障道、欲火烧身、天魔娆佛、无著得道、意马莫纵、正观敌色、欲火远离、心寂欲除、我空怖灭、智明破魔、处中得道、垢净明存、展转获胜、念戒近道、生即有灭、教诲无差、行道在心、直心出欲、达世如幻。

这是佛涅槃以后,由他的弟子择其一生所说的精粹警句汇编而成,好似一部佛的语录。在这一点上,颇与《论语》的性质相似。

当初,佛成道以后,许多外道发心出家的比丘,对宇宙人生不明了,还有许多疑难问题,纷纷提出请佛解释;有些是佛陀对比丘们恳切的开示,这些金科玉律的语录,集合起来,共有四十二段。每段皆自成一章,短小精悍,每章少则二三十字,多则一两百,每一段皆含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传到中国已经有一千九百二十二年的历史,主要阐述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重点是人生无常和爱欲之弊,认为人生短促、世事无常,劝人们抛弃世俗欲望,追求修行生活。这部经文辞简明、内容丰富,既包括了事,也涵盖了理,可说是部理事圆融的经典,对我们现实的人生,富有启示作用,可以说它是引导我们修身、行持、处世、待人、乃至成佛解脱。

《佛说四十二章经》八句经典语录:

一、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

【释义】我问佛陀,人的生命有多长?佛陀说:只是在呼吸之间而已。意思是告诫世人,人的生命无常,也许只在一个呼吸之间就天人永隔,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谁也不能确定自己还能拥有多少时光,所以要善待光阴,不可辜负。

二、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所污。

【释义】人处于俗世要洁身自好,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红尘俗世太多的诱惑,都可能使人迷失本心走差犯错,但一定要经得住诱惑保持一颗纯净之心,这样内心才会清明,人生才无遗憾。

三、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释义】佛说:人们从爱欲中生出忧愁,从忧愁中生出畏惧。没有爱欲就没有忧愁,没有忧愁就没有畏惧。

四、忍者无恶,必为人尊。

【释义】能忍人所不能忍且能明辨善恶,这样的人必定会让众人尊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忍耐和吃苦是一方面,最关键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样的人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五、心若调适,道可得矣。

【释义】心若是能摆正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任何事的道理也就显而易见了。形容人只要本着一颗善心公正心,那么所有的事只要随心而为即可,这就是道理所在。

六、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

【释义】所有的欲望都生于自己的内心,内心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人的所思所想导致的。如若人的内心能保持一片清净,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欲望与烦恼了。

七、财色之祸,甚于毒蛇。

【释义】财与色带给人们的祸害,比毒蛇还要狠烈。毒蛇虽毒伤人体肤,财色之毒腐蚀的是人的灵魂。

八、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释义】有一首偈颂说: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是: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我们平常所修行的戒、定、慧三学,以至于一切的行持,都必须是无行的,不要执着而行,称为无功行道,不要记挂着修持的功德,行无行行。


佛经翻译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师兄好。
您提的这个问题,在佛教中叫--五种不翻。唐代玄奘法师在长安慈恩寺主持翻译佛经时就有这样的规定。

秘密不翻,诸咒是也。密咒是非常微妙的,一般人听不明白,而且又非常秘密,所以怎么可以直接翻译出来呢。咒语翻译出来就不是秘密了。为什么说他是秘密呢?因为一句密咒,包涵了很多意思,有很多用途,很多功德等等,所以不一一翻译。这是秘密不翻的大致意思。

多含不翻,薄伽梵也。薄伽梵其实就是佛的另一个称谓。佛的称谓有很多,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浓缩到只有十个称谓。比如:如来,正遍知,世尊,佛。。。等等,而薄伽梵就是这十个别名之一。但这个薄伽梵里。。又含六个意思: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含义很多,所以。。不一一翻译,所以称之为多含不翻。

本无不翻,如阎浮树。也就是您提问中写的“此方所无不翻”。之所以叫“本无”或“此方无所”,那是因为我们这里没有,所以不勉强翻译。譬如阎浮树,中国是没有这个树的,本无,本来没有,没有人知道他的样子,所以就还是保留经书中“阎浮树”的原文,这个就是本无不翻,呵呵。

顺古不翻,阿耨菩提。“阿耨菩提”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佛果。这个是古人翻译出来的,而且翻译得非常好,所以尊重古人的心血(古代译经那真的非常辛苦的,顶礼这些前贤呀)。。所以我们不去标新立异,尊古顺古,就是顺古不翻。

生善不翻,如般若者。般若的大致意思是智慧。但如果单一把般若翻译成智慧,恐怕会让人生轻浅之意,因为般若听起来要比智慧更加有深意,更加能让人升起信念,为了保留这个让人生善念的感觉,所以有了生善不翻。

呵呵。。就是这些了。如果师兄对佛教感兴趣,在初学阶段可以去读一读宣化上人翻译的经典。这位是禅宗祖师,而且用的是白话,在译经时都讲很多基础知识,通俗易懂。平时可以多看《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这两本书是解释佛教生僻术语,讲解基本教义的。

恩。。最后祝师兄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南无阿弥陀佛


这句话的意思: 佛言: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贪婬恚怒愚痴之毒处在人

不明爱欲的真谛而爱欲于人,就像拿着火炬逆风而行,结果必定是烧手之患,也就是说这种爱欲于人的结果肯定是痛苦,是说是为因,是为果麻.但是佛法无边呀,佛也暗指,如明了爱欲之真谛而行之,就像拿着火炬顺风而行,不但不会招来烧手之患,而且还能心明眼亮,还能照耀众生的黑暗.也就是说佛菩萨,高尚之士的无爱之爱,无欲之欲才是生命的真正原本的面目和意义.
谢谢


上一篇:克拉丽萨

下一篇:2015年浙江卫视跨年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