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集中供暖

时间:2024-07-20 10:48:45编辑:小松

南方为什么没有集中供暖原因

南方没有集中供暖的原因:1、南方的空气的湿度比较大,保温能力比较差,供暖的难度比较大。2、南方寒冷的时间比较短,大约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供暖的设备的使用率是相对比较低的。3、南方地区过冬大多是采用空调取暖,也并非是全天开启,费用相对比较合适。南方地区没有集体供暖有多种原因,南方地区没有供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单一的。南方集中供暖的使用效率不高。北方有的地方集中供暖的天数会达到半年之久,一般的也会有三、四个月,南方有些地区要是集中供暖,总天数会比北方少很多,花巨资做的供暖系统大部分时间是闲置的,再怎么算也是划不来的。南方由于潮湿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南方的建筑特点是通风较好(考虑到一年四季的气候)而保温较差。建筑物通风好而保温差,使得室内温度极易散失。潮湿气候条件下,如果采用集中供暖,即便有保温措施,长距离管网输送热介质的沿途热损失也是非常非常大的。由于南方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直以来没有考虑过供热系统所以供热的基础设施是几乎没有的。而且,南方的城市当中冬天的温度比较高,根本不需要取暖就可以度过整个冬天。


南方会不会推行集中供暖?

在今年的两会上,关于南方采暖的话题再次被提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尽快启动。会后一周之内,四川成都面向全市居民征集采暖需求,每个小区或每栋楼只需要有30%的住户同意,就能建设集中供暖。收费标准为230元/平方米,使用费用为10元/㎡/月。与北方的集中供暖相比,费用要高一些。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南方居民呼吁集中供暖。不过,南方的建筑不保温,而且房屋较为分散,并不适合沿用北方的集中供暖模式。否则,先不说建设管网所需费用问题,北方的雾霾灾害也是前车之鉴。因此,南方要供暖,只能探索以局部地区为单元的分布式集中供暖。如小区集中供暖,不需要采用大规模的集中热源,且管网铺设也更加简单。空气能热泵是一种只需少量电能驱动,主要吸收空气中热量来制热的装置,节能效果是电采暖的三倍左右。没有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不会千万任何不利影响,非常适合南方的环境。空气能热泵有家用机和商用机,家用可以分户供暖,商用则可以小区集中供暖。从投资费用上来看,集中供暖的费用会低一些,但分户供暖也有其优势,那就是可以自由控制温度,想开就开,想关就关,每个房间的温度都能自由调整。当然了,目前来看,南方想要推行集中供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建筑不保温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对于想要采暖的家庭来说,运行费用会高很多。因此,只有一些条件好的家庭会考虑自采暖或集中供暖。自采暖虽然投资费用高一些,但是胜在方便,可以自由控制温度。如果是集中供暖,哪怕是十天半月没人在家,采暖费用也得交。

为什么我国南方不集中供暖

中国之所以实行集中供暖主要原因是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曾经历过各行各业向苏联学习的历史阶段。 苏联则是当时世界集中供热规模最大的国家,苏联热电厂建设开始于三十年代,在四十年代发展较快,1980年全国共有热电厂约为1000座,供热机组的总容量达6800万千瓦以上,占火力发电机组总容量的38%左右。 这些电厂向800个城镇及工业区供热,供热管道干线长约2200公里。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 作为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北京第一热电厂于1957年开始建设。 1958年4月21日,集中供热的第一条蒸汽管道光华线破土动工。 1959年沿长安街新建了为“国庆工程”十大建筑及 *** 供热的重点工程――长安线。 而现行我国的供暖模式,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 根据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 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从那时起,如同住房等其他社会福利一样,供暖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北方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事业,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而纵观世界各国的冬季取暖模式,无论是集中供暖的俄罗斯(即前苏联)还是分户供暖的欧洲各国,都没有像中国这样以地理界限划分供暖区域。 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 这种分界线两边的气候差异大,主要意义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当地民居建筑起着参考作用。 因此,上世纪50年代,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这即为南北供暖线。 但该分界线制定到现在已过百余年,温度“不超过5摄氏度”也只是六十年前制定集中供暖的时候参考的数据。 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南方”很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经常性打破这个记录。 2008年1月28日的一次冷空气袭击中,湖南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就已经跌至零下,其中长沙浏阳的最低气温跌至零下5度左右;2009年1月上海曾出现-8度等气温,并在零度间浮动持续一周左右。 这种南北分界线一刀切来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对接近分界线的周边地区来说并不算合理。 就人体感受来说,气温跟温度也并非同一概念,湿度等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湿度对于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摄氏度。 以上海为例,1月、2月是上海全年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气温小于-5摄氏度的天数约为4-5天。 但是上海冬季湿度较大,一般在60%左右,而北方地区平均湿度为20%左右,上海比北方地区湿度高了40%;按照湿度对温度的影响可推算得知,上海的“温度”实际是1度到-1度左右,而这一温度下,北方地区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将室内温度提高到标准温度16-18度。 长江流域室内温度平均在10度以下,比北方地区室内温度低10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甚至在0度以下。 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南北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冬季因为没有集中供暖的暖气,而只能采用电暖器、空调等方式取暖。 南北供暖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不供暖,是因为这些地区年日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到90天,而当时的这种考虑只是从人对温度的感受出发,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其他相关因素,因此并不应该以此分界线为标准,将其设定为集中供暖的分界线。 尽管关于南方是否供暖的争议而在不断发酵,武汉已经成为了南方城市供暖的先行者。 从2005年开始,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 由中标“冬暖夏凉”工程的德威热力利用发电余热为居民区供暖。 按照武汉市发改委规划,2010年武汉“冬暖夏凉”工程力争形成覆盖面积60—80平方公里的规模。 2012年12月初,武汉东西湖区与神华集团就热电联供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神华集团将投资55亿元,在东西湖建设两台共70万千瓦热、电、冷联供机组,供暖范围150平方公里,涵盖市民100万人。 除此之外,武昌、洪山、青山三区的部分小区已经实现集中供暖。 即使南方各市已经开始自主供暖,但相关主管部门并不愿松动南北供暖“红线”。 在2012年3月的“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主管城镇供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表示,不能把集中供热盲目地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这对能源消耗是巨大威胁。 早在2010年,仇保兴公开点名批评武汉的集中供暖,称“对于这种情况,部里要发文件制止,如拒不改正,还要将这个城市所有奖牌取消”。 而由于历史原因,南方地区的城市集中供暖基础设施基本为零。 若要像北方一样,全面建立起取暖管道、供暖泵房等基础设施,也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销。 不仅如此,传统的南方住宅建筑外墙还涉及到保温墙加厚等问题,这也是供暖计划中必须考虑的细节。 此外,在南方,房子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水蒸气进到屋内就很难排出去,特别是夏天刮“水南风”的时候,大量的水蒸气就会在室内凝结成水,会让室内过于湿润,隔热效果很差。 实行集中供暖对于大多数南方城市来说,都有着难以逾越的困难。 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不久前曾指出,“很多南方城市在社区楼盘建造时并没有集中供暖方面的设计,如果进行楼盘改造,成本极高“。 事实上,即使是新楼盘,开发商也不愿意加入集中供暖的设计。 雅居乐南京公司副总经理邵晴认为,涉及集中供暖的楼盘,会使建筑成本增加,所以很多开发商不愿意“多此一举”。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师从苏联,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南北供暖线,缺少对待气候变化或极端天气的灵活性。 加之,“能源 *** ”鼓吹及南方城市供暖基础设施改造成本极高,开发商不愿投入,最终导致南方迟迟无法供上暖气。 日前有专家沈某称,南方人已习惯冬季的湿冷,如果突然供暖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中国之所以实行集中供暖主要原因是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曾经历过各行各业向苏联学习的历史阶段。 苏联则是当时世界集中供热规模最大的国家,苏联热电厂建设开始于三十年代,在四十年代发展较快,1980年全国共有热电厂约为1000座,供热机组的总容量达6800万千瓦以上,占火力发电机组总容量的38%左右。 这些电厂向800个城镇及工业区供热,供热管道干线长约2200公里。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 作为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北京第一热电厂于1957年开始建设。 1958年4月21日,集中供热的第一条蒸汽管道光华线破土动工。 1959年沿长安街新建了为“国庆工程”十大建筑及 *** 供热的重点工程――长安线。 而现行我国的供暖模式,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 根据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 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从那时起,如同住房等其他社会福利一样,供暖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北方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事业,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而纵观世界各国的冬季取暖模式,无论是集中供暖的俄罗斯(即前苏联)还是分户供暖的欧洲各国,都没有像中国这样以地理界限划分供暖区域。 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 这种分界线两边的气候差异大,主要意义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当地民居建筑起着参考作用。 因此,上世纪50年代,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这即为南北供暖线。 但该分界线制定到现在已过百余年,温度“不超过5摄氏度”也只是六十年前制定集中供暖的时候参考的数据。 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南方”很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经常性打破这个记录。 2008年1月28日的一次冷空气袭击中,湖南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就已经跌至零下,其中长沙浏阳的最低气温跌至零下5度左右;2009年1月上海曾出现-8度等气温,并在零度间浮动持续一周左右。 这种南北分界线一刀切来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对接近分界线的周边地区来说并不算合理。 就人体感受来说,气温跟温度也并非同一概念,湿度等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湿度对于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摄氏度。 以上海为例,1月、2月是上海全年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气温小于-5摄氏度的天数约为4-5天。 但是上海冬季湿度较大,一般在60%左右,而北方地区平均湿度为20%左右,上海比北方地区湿度高了40%;按照湿度对温度的影响可推算得知,上海的“温度”实际是1度到-1度左右,而这一温度下,北方地区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将室内温度提高到标准温度16-18度。 长江流域室内温度平均在10度以下,比北方地区室内温度低10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甚至在0度以下。 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南北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冬季因为没有集中供暖的暖气,而只能采用电暖器、空调等方式取暖。 南北供暖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不供暖,是因为这些地区年日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到90天,而当时的这种考虑只是从人对温度的感受出发,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其他相关因素,因此并不应该以此分界线为标准,将其设定为集中供暖的分界线。 尽管关于南方是否供暖的争议而在不断发酵,武汉已经成为了南方城市供暖的先行者。 从2005年开始,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 由中标“冬暖夏凉”工程的德威热力利用发电余热为居民区供暖。 按照武汉市发改委规划,2010年武汉“冬暖夏凉”工程力争形成覆盖面积60—80平方公里的规模。 2012年12月初,武汉东西湖区与神华集团就热电联供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神华集团将投资55亿元,在东西湖建设两台共70万千瓦热、电、冷联供机组,供暖范围150平方公里,涵盖市民100万人。 除此之外,武昌、洪山、青山三区的部分小区已经实现集中供暖。 即使南方各市已经开始自主供暖,但相关主管部门并不愿松动南北供暖“红线”。 在2012年3月的“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主管城镇供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表示,不能把集中供热盲目地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这对能源消耗是巨大威胁。 早在2010年,仇保兴公开点名批评武汉的集中供暖,称“对于这种情况,部里要发文件制止,如拒不改正,还要将这个城市所有奖牌取消”。 而由于历史原因,南方地区的城市集中供暖基础设施基本为零。 若要像北方一样,全面建立起取暖管道、供暖泵房等基础设施,也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销。 不仅如此,传统的南方住宅建筑外墙还涉及到保温墙加厚等问题,这也是供暖计划中必须考虑的细节。 此外,在南方,房子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水蒸气进到屋内就很难排出去,特别是夏天刮“水南风”的时候,大量的水蒸气就会在室内凝结成水,会让室内过于湿润,隔热效果很差。 实行集中供暖对于大多数南方城市来说,都有着难以逾越的困难。 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不久前曾指出,“很多南方城市在社区楼盘建造时并没有集中供暖方面的设计,如果进行楼盘改造,成本极高“。 事实上,即使是新楼盘,开发商也不愿意加入集中供暖的设计。 雅居乐南京公司副总经理邵晴认为,涉及集中供暖的楼盘,会使建筑成本增加,所以很多开发商不愿意“多此一举”。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师从苏联,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南北供暖线,缺少对待气候变化或极端天气的灵活性。 加之,“能源 *** ”鼓吹及南方城市供暖基础设施改造成本极高,开发商不愿投入,最终导致南方迟迟无法供上暖气。


南方供暖的城市有哪些地方

南方只有一座城市集中供暖,它就是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虽然属于江苏省,但位置却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所以每年都会集中供暖。
另外,“暖房子”是最大的民生,虽然在南方既有建筑上实施集中供热难度极大,但是新建筑是没有问题的。最佳的‘解决办法’是在南方的新建项目上大力推广建筑节能,达到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这样一来,无论是夏季空调、冬季供暖,都会大大降低电、煤、气的能耗。像用电、用水一样一户一解决、一户一结算。供热,也一定可以实现。
所以现在武汉、十堰等地在冬天的时候,新房子采取了供暖模式。


南方供暖的城市有哪些地方

江苏省徐州市。截至2021年1月,徐州市不仅是江苏唯一一座具有暖气的城市,还是所有南方城市当中唯一的一座。目前徐州市大部分的小区都有供暖系统。不但如此,徐州的大学也有暖气供应。 江苏省徐州市。截至2021年1月,徐州市不仅是江苏唯一一座具有暖气的城市,还是所有南方城市当中唯一的一座。目前徐州市大部分的小区都有供暖系统。不但如此,徐州的大学也有暖气供应。 徐州: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中国江苏省地级市,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北翼重要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际新能源基地。徐州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等称号,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和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世界硅都的美誉。徐州是两汉文化发源地,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美誉,是着名的帝王之乡,也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被称作东方雅典。

南方家用取暖哪种方式好

一、空调机供暖空调机供暖主要用于一些冬季并不太低的地区。安的最主要好处是加温速度快,而且还可以冷热两用。类似的设备还有暖风机、辐射式采暖机等。这种采暖方式是针对特定居室,一般很难兼顾全户供暖。二、电地暖采用地板采暖方式,由于是整个地板均匀散热,因此房间里的温差极小。而且室内温度是由下而上逐渐降低,地面温度高于人的呼吸系统温度,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觉。热源从脚底开始自下而上,符合人体生理学原理,促进正常新陈代谢,取暖方式自然柔和.远红外线波长深入人体内部,使皮下深层组织温度上升,微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起到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三、燃气壁挂炉采暖炉燃气壁挂炉采暖炉具有防冻保护、放干烧保护、意外熄火保护、温度过高保护、水泵防卡死保护等多种安全保护措施。可以外接室内温度控制器,以实现个性化温度调节和达到节能的目的。燃气壁挂炉具有强大的家庭中央供暖功能,能满足多居室的采暖需求,并且能够提供大流量恒温卫生热水,供家庭沐浴、厨房等场所使用。四、地热空调中央空调造价一般在300元/6平方米,地源空调接近500元/6平方米,一座300平方米的别墅,安装中央空调不到10万元,地热空调14万元多。但一旦运行后,地热空调运行费用要比中央空调低近一半,算上初始投资,四五年后二者总费用就相当。若是选择土质松软、接近河湖(地下水丰富)的地方,地热空调安装、运行费用还将大大降低。设备投资上,地源热泵聚乙烯换热管埋下去可用50年,空调机结构简单,运转部件少,20年不用维修,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五、集中供暖从能源利用方面讲,集中供暖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无论是否需要,暖气始终全天供热,因楼层不同而造成温度不均,若遇到供暖偏热,居民只有开窗降温,使宝贵的能源白白浪费。同时,集中供暖收费往往按面积收取,而不是按每户的能耗收取。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空调机供暖百度百科-电地暖百度百科-燃气壁挂炉采暖炉百度百科-地热空调百度百科-集中供暖

南方家用取暖哪种方式好?

一、空调机供暖
空调机供暖主要用于一些冬季并不太低的地区。安的最主要好处是加温速度快,而且还可以冷热两用。类似的设备还有暖风机、辐射式采暖机等。这种采暖方式是针对特定居室,一般很难兼顾全户供暖。
二、电地暖
采用地板采暖方式,由于是整个地板均匀散热,因此房间里的温差极小。而且室内温度是由下而上逐渐降低,地面温度高于人的呼吸系统温度,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觉。
热源从脚底开始自下而上,符合人体生理学原理,促进正常新陈代谢,取暖方式自然柔和.远红外线波长深入人体内部,使皮下深层组织温度上升,微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起到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三、燃气壁挂炉采暖炉
燃气壁挂炉采暖炉具有防冻保护、放干烧保护、意外熄火保护、温度过高保护、水泵防卡死保护等多种安全保护措施。
可以外接室内温度控制器,以实现个性化温度调节和达到节能的目的。燃气壁挂炉具有强大的家庭中央供暖功能,能满足多居室的采暖需求,并且能够提供大流量恒温卫生热水,供家庭沐浴、厨房等场所使用。
四、地热空调
中央空调造价一般在300元/6平方米,地源空调接近500元/6平方米,一座300平方米的别墅,安装中央空调不到10万元,地热空调14万元多。但一旦运行后,地热空调运行费用要比中央空调低近一半,算上初始投资,四五年后二者总费用就相当。
若是选择土质松软、接近河湖(地下水丰富)的地方,地热空调安装、运行费用还将大大降低。设备投资上,地源热泵聚乙烯换热管埋下去可用50年,空调机结构简单,运转部件少,20年不用维修,一次投入,长期受益。
五、集中供暖
从能源利用方面讲,集中供暖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无论是否需要,暖气始终全天供热,因楼层不同而造成温度不均,若遇到供暖偏热,居民只有开窗降温,使宝贵的能源白白浪费。同时,集中供暖收费往往按面积收取,而不是按每户的能耗收取。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空调机供暖
百度百科-电地暖
百度百科-燃气壁挂炉采暖炉
百度百科-地热空调
百度百科-集中供暖


南方不供暖是谁决定的?

南方不供暖是基本国情决定的,南方地区供暖的条件是很困难的。现行我国的供暖模式,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根据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也就没有了南方地区。南北供暖线的分布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这种分界线两边的气候差异大,主要意义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当地民居建筑起着参考作用。因此,上世纪50年代,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这即为南北供暖线。

南方不供暖是谁决定的?

没有明确规定,北方的暖气设备,管道是含在房价里的,买房时就已经支付了。而南方没有整体管道,楼里也没有,改造太难,成本太高。每年冬天都是北方孩子得瑟,南方孩子哆嗦的季节,主要原因就是北方孩子有暖气,而南方孩子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所以出现供暖的南北差异,主要就在于解放初制定的秦岭淮河供暖划界。但是当时制定这条线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而非实际需要。没有暖气的南方,比北方更冷,甚至连许多北方人都受不了南方的冬天。一旦出现冰雪天气,南方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就更让人伤不起。这一点,长江以南的武汉,南京,杭州市民恐怕深有体会。2008年冰雪灾害时我就体验过那种比以往更刺骨的冷。相关内容:暖气的供暖之所以出现供暖的“南北差异”,主要就在于解放初制定的秦岭淮河供暖划界。但是当时制定这条线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而非实际需要。我国供暖地区划分,主要以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作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划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五个地区。目前备受关注的主要是“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

南京一小区试点集中供暖遭到居民反对,你觉得南京有没有必要集中供暖?

小编发现有很多的人在网络上面吐槽自己,因为生活在中原地区,在冬天十分寒冷的时候,没有暖气,如果长时间的使用空调费用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说现在我国也开始对于一些地区进行了集中供暖。但是在南京一小区进行试点集中供暖的时候,却遭遇到了居民的反对,小编觉得没有必要进行集中供暖。如果家庭有供暖的需求,可以到有关的部门进行联系,支付相应的费用就可以去进行供暖了。一、需要集中供暖吗?因为每个人对于温度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所以小编觉得集中供暖也确实是让很多的家庭感觉到不是那么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拒绝的行为。而小编也是建议大家可以设置一个相应的的机构,相应的部门如果有供暖的需求,可以到部门进行联系,这样的话也是很方便的进行了供暖。其实像南京的话,是没有必要进行集中供暖的,因为南京还是比较偏南方的,所以在冬天的时候也并不是特别的寒冷。二、为什么居民反对集中供暖?首先,有一些居民表示,集中供暖自己也是用不太上,可能会交很多的费用。而有一些居民也表示,集中供暖也是给自己带来了多一些的压力,所以就选择了拒绝,大家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看,要不要进行集中供暖。如果觉得没有必要的话,不供暖也是可以的。三、总结。首先就是将一些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如果不进行集中供暖的话,也是很有可能会导致冬天无法承受,而消一些中原地区也应该要进行集中供暖。小编是属于河南地区的,河南地区都没有心情集中供暖,冬天的时候,天气也是非常寒冷,如果开空调的话,也是承受不了的。

集中供暖范围扩大!今冬南京江北将新增17个集中供暖小区

记者今天(10月28日)从南京中燃热力公司了解到,今年冬天,南京江北地区将再有17个小区实现集中供暖。 近日,南京六合兰亭苑小区暖居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包括汪女士在内的近百户居民率先申请了集中供暖改造。 汪女士的孙子一岁不到,她告诉记者:“之前家里都是开空调,今年为了宝宝,申请开通暖气。开着暖气,三个月的燃气使用费预计需要3000多元钱,24小时都方便!” 据了解,2020年南京江北新区与中燃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中燃在江北新区投资建设20万居民用户的暖居工程,约计2000万平米,总投资约 100 亿元。在此背景下,华东经营管理中心、南京经营管理集团和南京中燃热力公司根据协议相关内容,积极开展“中燃暖居温暖万家”项目。 兰亭苑小区暖居工程的实施方——南京中燃热力公司介绍,目前小区通过单独建设分布式热源点,再从热源点向各个楼栋敷设管道,为用户提供24小时集中供暖服务。供暖时间约为90天。目前初装费的市场优惠价为每平方米190元,采暖费优惠价为每个供暖季每平方米30元。 南京市六合区大厂街道城市管理办副科长黄娟娟表示:“小区公共设施改造要有一定比例的居民去参加。所以这一点上,我们也严格要求中燃公司一定要取得一定比例业主的同意,才能进场实施改造方案。这一点上中燃公司做得还是挺好的!” 南京中燃热力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林永彬介绍:“兰亭苑这个小区一共有10栋楼,我们按照设计规范实行两个热源站的分区。热源站选址还有立管的安装,都是经过业主民调通过的。我们也像燃气管道一样,在每一户有一个预留口,用户只要想装了,跟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就开始进行户内安装,和我们的主管道对接就行了。” 兰亭苑小区暖居工程预计在12月15日左右完成建设,12月30日前实现报装业主的集中供暖。 据了解,今冬除了兰亭苑小区外,南京江北还将有山畔三村、山畔四村、碧景山庄等16个暖居工程陆续建成,将惠及两万多户业主。对其他一些有集中供暖需求的小区,中燃热力公司会安排人员上门调研。江南片区和江北片区小区业主的报装率分别达到5%和8%,即可申请通过分布式热源点实施集中供暖。


为什么南方没有暖气?

南方没有暖气有以下原因:1、南方冬季时间短 由于南北地区气候差异大,而北方入冬时间较早,冬季较长,气候较为寒冷,因此北方的供暖期一般在4个月以上,甚至长达半年。而南方入冬比较晚,夏季时间比较差,如果在南方集中供暖,供暖设备使用的时间就比较短,维护起来所需资金比较大,价值比较小。这就很难得以展现出它真正的技术,还会长期被打入冷宫。2、资金不足,也没有必要 南方的天气较为潮湿,在梅雨季节时,为了更好的通风,在城市建设时我们就需要牺牲一部分保温性能,那室内是热量就容易流失,就算南方有提供暖气,室内也很难保持温暖的感觉。并且供热系统的建立,需要建造许多热电厂、锅炉房,还要挖开地面铺设输热官网,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3、太浪费 要知道供热系统的建立政府是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而南方的供热时间最多也就两个月,而北方供热时间一般3-4个月,因此花巨资得到的供暖设备是不划算的。而且北方所缴纳的采暖费,完全足够南方人民开空调保暖的费用。此外南方的煤炭,天然气好多都是从北方输送过来,这样又需要增加成本,如此计算下来远不如使用空调保暖划算。 4、供暖效率不高 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江河海比较多,并且南方百姓在居住时有开窗通风的习性,如果开窗通风的话,那在供暖的同时室内的热量就会造成损失,难以达到好的供暖效率。5、南方的房屋结构也不适合装暖气北方的房子,墙体就像块夹心饼干,窗户和门修得严严实实的,都是为了保暖。而南方为了尽可能排除潮气,房子不能建得跟北方一样密不透风。所以,就算热量顺着暖气管到了你家,它们也呆不住,很难保持温暖的感觉。

南方大范围集中供暖可行吗

一些城市城建部门负责人认为,南方每年的供暖周期短,集中供暖设施利用率低,北方统一集中供暖模式不适合南方。记者随机采访了合肥市两个暖气管道进入已有10年左右的小区,发现仍有大约30%的业主没有开通暖气。可见,南方如何集中供暖,也面临着自身地域特有的问题。何况南方也是广阔的地域概念,冬季温差明显,这无疑也为供暖共识的达成制造了不同意见。扩展资料20世纪50年代,中国以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了一条集中供暖分界线,分界线北边的城市由政府统一建设集中供暖系统。50年过去,这条线依然与今日中国的供暖状况大致符合。同样的,50年过去,南方人关于“冬天冷、求暖气”的呼声也一直存在。南方也大可不必循着粗线条的政策制定路径,各地不妨细致评估自然及经济状况,以民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再决定是否供暖、如何供暖。同时,也可避免北方供暖的经验教训,如在供暖时尽可能安排清洁能源,防止雾霾伴随而至。更重要的是,南方供暖当作出财政上的安排,如当地确实需要暖气,应该确保暖气不是“部分单位”“高档小区”的专享,要兼顾普惠。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方要不要集中供暖,不妨一城一策

上一篇:南京锐度

下一篇:太仓国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