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甲基环丁烷

时间:2024-07-19 13:09:22编辑:小松

2-丁基环戊酮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2-丁基环戊酮
英文名称
2-Butylcyclopentanone
英文别名
2-butyl-cyclopentan-1-one;2-Butyl-cyclohexandion-(1,3);2-n-Butyl-cyclohexandion-(1,3);2-Butyl-1,3-cyclohexanedione;2-n-Butyl-cyclohexan-1,3-dion;2-butyl-cyclohexane-1,3-dione;3S-butylcyclopentanone;2-Butyl-cyclopentanon;2-Butyl-cyclohexan-1,3-dion;2-butyl-cyclopentanone;1,3-Cyclohexanedione,2-butyl;
CAS号
934-42-9
合成路线:
1.通过碘丁烷和1-(三甲基硅氧基)环戊烯合成2-丁基环戊酮,收率约93%;
2.通过碘丁烷和1-(三甲基硅氧基)环戊烯合成2-丁基环戊酮,收率约48%;
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http://baike.molbase.cn/cidian/1556929


5-甲氧基异吲哚烷-1,3-二酮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5-甲氧基异吲哚烷-1,3-二酮
英文名称
5-methoxyisoindole-1,3-dione
英文别名
5-methoxy-isoindole-1,3-dione;4-Methoxy-phthalsaeure-imid;4-methoxy-phthalic
acid
imide;5-methoxyisoindoline-1,3-dione;4-Methoxyphthalimid;4-methoxyphthalimide;5-Methoxy-isoindolin-1,3-dion;
CAS号
50727-04-3
合成路线:
1.通过5-甲氧基-异苯并呋喃-1,3-二酮合成5-甲氧基异吲哚烷-1,3-二酮,收率约79%;
2.通过4-羟基邻苯二甲酸合成5-甲氧基异吲哚烷-1,3-二酮
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http://baike.molbase.cn/cidian/1341319


有机化学的问题

【摘要】有机化学的问题【提问】您好,请讲【回答】2.3.【提问】你可以帮忙做下答案吗【提问】ok,请把题拍过来【回答】您好,请拍题过来【回答】看我是否能帮到您【回答】3.6.【提问】您好,请讲【回答】【提问】3.6.【提问】好【提问】(2)C6H14 生成己烷(3)【回答】【回答】【回答】以上图片是3.6.仅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回答】

几个有机化学问题

第二个问题, jiujiujiuzi 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就不再赘言,仅讨论第一个问题。

醇、(水)、酚、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
如果不考虑其它取代基的影响,则四者酸性依次增强。

先说醇,醇的酸性比水弱,可理解为烷基是推电子基团,使羟基sigma电子云朝向H的方向稍偏离,降低羟基的极性,使其比水更难电离出H离子。

再说酚,羟基上氧采取sp3杂化,其中一个轨道与苯环上的C形成sigma键,另一轨道与H形成sigma键,还有两对孤对电子。C-O sigma键可以比较自由的旋转,从而使其中的一对孤对电子电子云的取向可以和大pi电子云方向近似(位于一个面内),电子云可一发生一定程度的重叠,但由于电子云取向并非平行,故重叠程度较低(比π-π共轭重叠程度低)。这就是所谓的n-π共轭(n是所谓的非键轨道,即孤对电子占据的轨道)。共轭的结果是使孤对电子运动范围增大(在整个共轭体系内运动),氧原子这对孤对p电子原本近乎是归O专有,现在被“共产”了,所以电子云密度下降(O的局部负电荷减小),O原子电子云密度下降后就更有能力吸引O-H sigma成键电子云,使羟基的极性增强,H(相对没有苯环时,即苯环被H取代,即水)更易于电离。这里苯环可以视为一种吸电子基团(由于n-pi共轭效应使O的电子云密度降低)。

对于羧酸,引起酸性较强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羰基氧对羟基sigma电子有较强的(吸电)诱导作用,使其更靠近羟基氧,从而增大羟基极性,易于电离。二是羰基pi电子与羟基氧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n-pi共轭,羟基氧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吸引羟基sigma电子能力增强,羟基极性增强。另一方面电离形成的羧酸根阴离子具有特殊的稳定性,也有利于电离的发生。羰基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羰基pi电子与另一氧上的孤对p电子形成p-pi共轭(重叠程度较原本的n-pi共轭大),体系能量下降,并有效降低氧原子上的过剩电荷,也使体系稳定。

未完待续
邻羟基苯甲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
邻羟基苯甲酸中,邻位羟基O对羧酸羟基sigma电子的诱导作用很微弱(相隔4个化学键),可以忽略。对羟基苯甲酸的诱导效应更微弱,故诱导效应可不考虑。

邻羟基苯甲酸中存在的分子内氢键是引起酸性增强的主要原因。形成氢键后,邻位羟基H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上升(原本是近乎裸露的质子),即羰基O上的孤对电子云向邻位羟基H移动,氧上的电子云密度下降使其吸电子能力增强,从而羧酸羟基sigma电子向羧酸羟基O的方向移动,羧酸羟基极性增其,酸性上升。

对羟基苯甲酸的对位发生的n-pi共轭(不是p-pi共轭,参见前面对苯酚的描述),使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大,电子云密度增加后就会沿化学键朝向羧酸羟基H的方向移动,羧酸羟基极性减弱,酸性降低。在这个例子中对位羟基O主要发生n-pi共轭而对被考察基团有供电作用,而诱导吸电效应非常微弱。因此是个推电子基团。在其它例子中羟基可能是吸电子基团(不存在n-pi或p-pi共轭时,并且和被考察基团相距三个键以内)。氨基也有类似的情况。

上两段文字都是和苯甲酸比较。

甲酸>苯甲酸>苯乙酸>乙酸的比较较为复杂。四者间差异本就不大,难以用定性的语言准确说明(书上的解释往往也会闪烁其词,让人不得要领)。

明天再做进一步讨论。
甲酸>苯甲酸还是可以定性说明(二者pKa差距相对较大)的。苯甲酸中羧基C采取sp2杂化分别与苯基C,羟基O,羰基O成sigma键,C还有一个p轨道(垂直于sp2杂化平面,杂化平面与苯环共面),与羰基O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pi键,这个pi键电子云与苯环上的大pi电子云平行,二者重叠形成更大的pi-pi共轭。共轭作用的效果是使原本偏向于羰基氧原子的pi电子云移向C-C单键(电子云密度平均化),羰基C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上升,从而对羟基sigma电子有推斥作用,减小羟基极性,酸性减弱(与甲酸相比)。

再比较苯乙酸>乙酸,这用定性理论也可基本正确分析。
首先搞搞清楚甲基相比H通常斥电子的原因,不妨考虑H-C-R和CH3-C-R的区别。H-C中sigma电子稍偏向C,C-C中sigma电子假定不受其他基团的影响sigma电子处于中间,但CH3-C中,甲基碳原子上有三对sigma电子,每一对电子都稍偏向于C,这样甲基C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升高,使C-C sigma电子向另一个C原子方向移动,通常比H-C-R中H-C sigma电子还靠近右方的C原子,从而相比H原子甲基显示出推电子作用。

现在比较甲基和苄基(苯代甲基)的电子效应的不同。苄基中一个甲基H被苯基取代,暂不考虑超共轭效应,仅考虑不同电负性引起的诱导效应。H被苯基C取代,C-C键电子云相比H-C电子云稍偏向左侧(不必考虑苯环上其它碳氢sigma电子的影响,对后面要讨论的羟基超过3个化学键),故供电子能力较甲基略弱。再考虑苄基C-H sigma电子和苯环大pi电子的sigma-pi超共轭效应(这种共轭的重叠程度相比其它类型很弱,故称超共轭效应),苯基1号C和亚甲基C之间的sigma键可以较自由旋转,转到大pi电子云与C-H sigma电子云平行的时候,二者可以发生重叠(共轭),共轭的结果使C-H sigma有微弱的流向苯环上的趋势,从而亚甲基C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吸引电子的倾向,故苄基的斥电子效应较甲基弱。从而苯乙酸的酸性强于乙酸。

至于苯甲酸>苯乙酸就难以定性比较了。
苄基亚甲基上连着个H,而苯基1号C连着两个C,从诱导效应角度上说,苄基比苯基推电子能力强。但苯基和羧基作用后发生pi-pi共轭,使羰基C电子云密度上升,对于羟基而言苯基的存在起着推电子作用。而苄基中存在的超共轭效应又使苄基的推电子能力下降。这几个因素的存在使二者对羟基的sigma电子的影响变得扑朔迷离。故而难以定性比较。事实上,二者的pKa极为相近,只能用严格的定量量子化学计算才有可能说明之间的差异。

综上所述:
1 (极性溶剂,例如水中)酸性强弱的本质:结构中含有X-H(最常见的是羟基)的物质,其中X-H键的极性越强(sigma电子对越靠近X,也即H原子越接近于“裸露”的质子,),在极性溶剂中越容易电离为游离的H+离子,则该物质的酸性越强。

2 结构中其它部分的电子效应可以显著影响X-H的极性。电子效应包括:1 因电负性不同导致的诱导效应,2 共轭效应,3 超共轭效应,4 氢键效应,5 其它分子内或分子间力的电子效应(最后一点通常相对很微弱,但在复杂分子中却很重要,难以定性讨论,定量计算也极其困难)。其它部分各种可能存在的电子效应的总体效果表现为对X-H中的sigma电子起着吸引或排斥作用。

3 其它部分对X-H中的sigma电子起着吸引作用时,sigma电子将向X方向移动,极性增强。酸性增强。反之,斥电子的情形酸性减弱。【需要注意】:吸引或排斥是相对而言(未必指真实的吸引或排斥作用,真实的作用必须考虑整个分子的其它部分进行定量计算才可知道),两个基团相比,甲的斥电子能力相对较强,就是吸电子能力相对较弱。

4 各种基团对被考虑的X-H的电子效应需要综合考虑上述电子效应的方方面面,其中明显小的作用可以忽略(例如诱导效应相隔三个化学键以上)。脱离具体情况,说某种基团是斥电子还是吸电子是荒谬的(例如,常常被视为斥电基团的甲基,不同具体情况下也可表现为吸电,很多人对此争论不休,其实毫无争论的必要,真实的作用只能通过定量计算才能知道,定性分析只能相对而言)。这一点特别重要,正因如此,简单记忆一些条条框框实质上没有任何用途(常会误导人,也正因如此,我本人从不记这些),要想解决问题必须透彻理解以上内容。不过上述内容的确有点错综复杂,没有较深厚的化学键理论功底,是很难从根本上理解的。

本文的目的,不仅在于解答楼主的疑惑(否则没有必要说这么多,楼主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暂时跳过,待其它知识够用时可再看此文),而是试图通过这个问题,澄清网络上种种错误或肤浅的观点,帮助更多的人深入理解问题。

吸电子基和斥电子基的强弱顺序有什么好办法记?
如上文所说简单记忆这个用处不大(除了应付低水平的试题),必须在具体问题中综合考虑各种电子效应去体会。


1-仲丁基-1,3-二甲基环丁烷为什么

1-仲丁基-1,3-二甲基环丁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式为(CH3)2CHCH2C(CH3)2。它是一种环状分子,由四个碳原子和十个氢原子组成。其中,1-和3-位置上各有一个甲基基团,仲丁基(CH3)2CH位于2-位置上。这种化合物的命名中,“1,3-二甲基环丁烷”表示分子中有两个甲基基团位于环上的1和3位置,而“仲丁基”表示分子中有一个仲丁基(CH3)2CH位于环上的2位置。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结构,这是由于化合物的合成过程和反应机理所决定的。具体来说,1-仲丁基-1,3-二甲基环丁烷可以通过2-甲基-2-丁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反应制备而成。在这个反应中,2-甲基-2-丁烯首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个含有仲丁基的中间体,然后再发生一个质子转移反应,生成1-仲丁基-1,3-二甲基环丁烷。因此,这个结构是由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所决定的。


有机化学 就这道题目

第一步 苯发生硝化反应,得到硝基苯。
第二步 硝基苯溴代,得到间溴硝基苯。
第三步 间溴硝基苯进一步溴代,得到3,4-二溴硝基苯。
硝化反应条件是用浓硫酸做催化剂和浓硝酸反应,控制反应温度50-60度;溴代反应条件是用铁粉或溴化铁做催化剂和溴反应。
第一步硝化反应得到硝基苯是往苯环上引入了硝基,硝基是间位定位基,接着溴代,溴就取代间位位置上的氢原子才得到间溴硝基苯,间溴硝基苯中有硝基间位定位基,还有溴原子是邻对位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定位能力强于间位,因此第三步进一步溴代才会得到3,4-二溴硝基苯。


11223344八甲基环丁烷怎么写?

甲基环丁烷?---CH2---CH----CH2| |CH2-?-CH2。八甲基环丁烷(1)英文名称:Octamethylcyclobutane(2)英文别名:Cyclobutane,octamethyl;Octamethyl-cyclobutan;1,1,2,2,3,3,4,4-octamethylcyclobutane;(3)中文别名:1,1,2,2,3,3,4,4-八甲基环丁烷(3)CAS号:18998-25-9(4)分子式:C12H24(5)分子量:168.31900(6)精确质量:168.18800(7)LogP:4.10480

异戊烷的一氯代物有几种

异戊烷的一氯代物有四种,分别是:(CH3)2CHCH2CH2Cl、(CH3)2CHCHClCH3、(CH3)2CClCH2CH3、CH3CH(CH2Cl)CH2CH3。异戊烷可用作聚乙烯生产中催化剂的溶剂、可发性聚苯乙烯的发泡剂、聚氨酯泡沫体系的发泡剂、脱沥青溶剂等。作溶剂使用时和戊烷、已烷、庚烷等的作用相同,溶解能力较戊烷稍差。该品辛烷值高,可用作汽车、飞机燃料。

戊烷的一氯代物有几种

戊烷的一氯代物有8种,戊烷一般指正戊烷,化学式C5H12,烷烃中的第五个成员。正戊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异戊烷和新戊烷,“戊烷”一词通常指正戊烷,即其直链异构体。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有机物如何命名?

1、选主链。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有几条相同的碳链时,应选择含取代基多的碳链为主链。2、定编号。给主链编号时,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若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应使各取代基都有尽可能小的编号或取代基位次数之和最小。3、书写名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写出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称,再写烷烃的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简单的在前,复杂的在后,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写出,用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如果发现有机物含有多个碳原子数相同、支链数相同、所有取代基占据的位次也相同的最长碳链,要选择能使最不优先的取代基占据最小位次的最长碳链。2、当有机化合物含有官能团时,一定要把主官能团选入主链,还要尽可能多的把该物质含有的所有官能团选入主链,并且最优先的作为命名母体的官能团必须在主链上。

有机物系统命名法规则

有机化合物命名有俗名、习惯命名法(又称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其中系统命名法最为通用,最为重要.俗名是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存在与性质而得到的名称.例如,甲烷又称坑气、沼气;甲醇又称木醇等.天然物质通常具有俗名.习惯命名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以内的简单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十一、十二、十三……异构体以“正”“异”“新”等词区分(1)烷烃的系统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法(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烯烃和炔烃命名(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一取代苯(取代基无支链)直接称为某某(基)苯.4)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烃的命名与烯烃很相似.选择含有卤素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离卤素原子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c6h12的同分异构体有几种?

C6H12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一共有13种。1、主链有6C的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具体的结构式如下。2、主链有5C,另一个C在主链的2号位时,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具体的结构式如下。3、主链有5C,另一个C在主链的3号位时,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具体的结构式如下。4、主链有4C的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具体的结构式如下。扩展资料:1、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特征设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为n,当氢原子数等于2n+2时,该有机物是饱和的,小于2n+2时为不饱和的,每少两个氢原子就认为该有机物分子的不饱和度为1。分子中每产生一个C=C或C=O或每形成一个环,就会产生一个不饱和度,每形成一个C≡C,就会产生两个不饱和度,每形成一个苯环就会产生4 个不饱和度。2、2-甲基-1-戊烯是的物化性质2-甲基-1-戊烯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式是C?H??。为无色易挥发液体,有不愉快的气味。熔点为 -136℃,沸点为 62.2℃, 相对密度(水=1):为0.68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分异构体

c6h12的同分异构体是什么?

c6h12的同分异构体是:主链有6个碳原子的:1-己烯、2-己烯、3-己烯。主链有5个碳原子的:1-甲基-(1)-戊烯、1-甲基-2-戊烯、4-甲基-2-戊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3-甲基-2-戊烯。主链有4个碳原子的:2,3-二甲基-(1)-丁烯、2,3-二甲基-2-丁烯、3,3-二甲基-(1)-丁烯。主链有3个碳原子的:2-乙基-(1)-丙烯。物理性质烯烃的物理性质可以与烷烃对比。物理状态决定于分子质量,标况或常温下,简单的烯烃中,乙烯、丙烯和丁烯是气体,含有5至18个碳原子的直链烯烃是液体,更高级的烯烃则是蜡状固体。标况或常温下,C2~C4烯烃为气体;C5~C18为易挥发液体;C19以上固体。在正构烯烃中,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沸点升高。同碳数正构烯烃的沸点比带支链的烯烃沸点高。相同碳架的烯烃,双键由链端移向链中间,沸点,熔点都有所增加。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烯烃

上一篇:撞了一下腰

下一篇:张新 中国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