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日本投降书书面原文是什么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下面,由懂视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抗日战争纪念日的历史背景和日本投降书的书面原文。欢迎大家阅读。抗日战争日本投降书书面原文一、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二、联合国最高统帅第一号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蒋委员长投降。三、吾等在上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之将领愿率领所属部队向蒋委员长无条件投降。四、本官当立即命令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海陆空军各级指挥官及其所属部队与所控制之部队向蒋委员长特派受降代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及何应钦上将指定之各地区受降主官投降。五、投降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立即停止敌对行动暂留原地待命所有武器弹药装具器材补给品情报资料地图文献档案及其他一切资产等当暂时保管所有航空器及飞行场一切设备舰艇船舶车辆码头工厂仓库及一切建筑物以及现在上第二款所述地区内日本陆海空军或其控制之部队所有或所控制之军用或民用财产亦均保持完整全部缴于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指定之部队长及政府机关代表接收。日本签署投降书六、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日本陆海空军所俘联合国战俘及拘留之人民立予释放并保护送至指定地点。七、自此以后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日本陆海空军当即服从蒋委员长之节制并接受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颁发之命令。八、本官对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以后对投降日军所颁发之命令当立即对各级军官及士兵转达遵照上第二款所述地区之所有日本军官佐士兵均须负有完全履行此项命令之责。九、投降之日本陆海空军中任何人员对于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嗣后所授之命令倘有未能履行或迟延情事各级负责官长及违犯命令者愿受惩罚奉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命签字人帝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昭和二十年(公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时分签字于中华民国南京。代表中华民国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并为对日本作战之其他联合之利益接受本降书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公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时分在中华民国南京。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抗日战争纪念日历史背景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15日,天皇广播诏书。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曾把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通告指出: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抗日战争纪念日。中国曾在多年9月3日这一天,曾举办过多次大型庆祝活动。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抗日战争纪念日。
二战时期,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时间是
签字日期是1945年9月2日。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东京时间),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接受日本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扩展资料:1945年9月3日,当时的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于1946年把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订,延续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你所不知道的英文版《日本投降书》:是谁代表中国签字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日本外务省隔20年再次公开二战投降书原件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史料图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什么选择9月3日?
1945年日本投降书上签字128万人向中国投降?
是的。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根据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7月26日,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是在法西斯德国已经投降,日军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屡遭失败、行将彻底崩溃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美国由于原子弹试爆成功,认为不借助苏联的力量促使日本投降的条件已经具备,便由早先急切希望苏联对日作战,转为担心苏联对日参战会影响其独占日本及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在此情况下,美国总统H.S.杜鲁门与英国首相W.L.S.丘吉尔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就美陆军部长H.L.史汀生起草的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备忘录进行协商修改,并在电请蒋介石签字后,以三国政府公告形式发表。公告的发表使日本统治集团十分恐慌。同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9日,苏联对日作战。日本政府被迫于10日通过中立国瑞士向中、美、英、苏发出乞降照会。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诏书内容原文
日本投降诏书内容原文如下:朕深监于世界之大势与帝国之现状,欲以非常之措置,收拾时局,兹告尔忠良之臣民。朕已命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接受其联合公告,盖图谋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8]曩者所以对美、英二国宣战,实亦出於庶几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若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纵有朕陆、海将兵之勇战,朕百官有司之奋勉,及朕一亿众?庶之奉公,各自克尽最大努力,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於我。加之,敌新使用残虐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若仍继续交战,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亦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之所以卒至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也,朕对於始终与帝国协力共图东亚解放之各盟邦,不得不表遗憾之意,念及帝国臣民死於战阵,殉於职守,毙於非命者及其遗族,五内为裂,而负战伤、蒙灾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惟今后帝国将受之苦难,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耐其难耐,忍其难忍,以为万世开太平之基,朕於兹得以护持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常与尔等臣民共在。若夫为感情所激,妄滋事端,或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於世界,朕最戒之,宜念举国一家,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誓期发扬国体之精华,勿后於世界之潮流,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之。
日本向中国投降时间?签字投降和递交投降书的地点?
日本向中国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的外相重光葵和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递交投降书的时间是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受降仪式,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式向代表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扩展资料:日本停战诏书——《终战诏书》是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签署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进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本诏书于1945年8月15日播放,这被看作是日本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的标志。诏书在1945年8月14日由昭和天皇亲自宣读并录音,次日通过电台广播,这是日本天皇的声音首次向日本普通公众播出,天皇的录音被称为"玉音","放送"是日语"广播"的意思,故称"玉音放送"。参考资料:日本无条件投降日——百度百科
日本给谁交的投降书?
日本给以下人员交的投降书:1、联合国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元帅:2、美利坚合众国代表尼米兹元帅3、中华民国代表 徐永昌上将4、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代表 狄里夫杨柯中将5、澳大利亚联邦代表浦列米6、加拿大国代表柯司克列失7、法兰西国代表克列克8、荷兰国代表赫尔佛尼兹9、新西兰代表依西特引自《国民政府国防部二厅档案》扩展资料:1945年9月2日,东京湾盟国总受降仪式在“密苏里”号战舰甲板上举行,作为美中英苏四大战胜国,中国代表第二个出场签字。当日,日本政府投降代表是外相重光葵和大本营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上午9时(东京时间),签字仪式举行,由同盟国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主持。投降书长一尺五寸、宽一尺,共二份。在日方投降代表重光葵、梅津美治郎签字完毕后。作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签字后,按照战胜国的顺序,第一个出场的是美国代表尼米兹上将,第二个出场的是中国代表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上将,第三个出场的是英国代表福拉塞上将,第四个出场的是苏联代表狄里夫扬柯中将。在同盟国四大战胜国签字之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高级将领依次签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投降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永昌
日本的投降书是在哪儿签署的?
日本的投降书是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主甲板上举行。密苏里号战列舰,通常指美国海军于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第三艘以密苏里州为名的军舰。是美国最后一艘建造完成,也是最后一艘退役的战列舰。曾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1945年9月2日,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的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代表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式向代表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扩展资料:1945年8月10日,美国政府收听到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广播。随即征询英、苏、中三方意见,发表了一道复文:“自投降之时起,日本天皇必须听命于美国最高司令官……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身表示之意愿确定之。”两天后,美国飞机在东京上空撒下了载有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电文和同盟国复文的日语传单。一时间,政府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在日本民众中传开来。1945年8月14日,裕仁天皇再次召开御前会议。会上,陆相阿南等人声泪俱下,他们说:“同盟国复照对保护天皇制度措词不明,恳请天皇准予再提出照会。如同盟国不允许保护天皇制度,那只有继续战争,死里求生。”会场上一片沉默。终于,裕仁天皇说道:“我的异乎寻常的决定没有变”会场顿时响起一片呜咽和啜泣声。裕仁天皇下令起草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并将诏书录音,准备在第二天播出。主战派的一伙少壮侍卫军官得知这一消息,决定举行政变。这天晚上,他们闯入皇宫,四处搜寻,企图劫走天皇广播诏书的录音唱片,阻止向全国广播。警卫部队很快镇压了这次叛乱。投降诏书立即在电台播出。主战派头子陆相阿南在他的官邸剖腹自杀。1945年8月28日,美国空军的飞机在东京机场降落。大批的英、美军队开始在日本海岸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东京湾,晴空万里,碧波无垠。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迎来了一个庄严的时刻。9时许,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海军上将尼米茨上将、中国的徐永昌将军、英国的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的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密苏里号战列舰
日本投降书的真正原因
1945年的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放了原子弹,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决定投降,是否就是因为美国投放了原子弹?“小男孩”前往南太平洋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的夜晚,25岁的唐纳德·霍宁格正在从事一份没人愿意干的工作———看管一个“小部件”(这个装置一直被人们这样称呼)。这个年轻的科学家独自坐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肆虐的沙漠风暴中一个100英尺高的铁塔上,在一个摇晃的电灯泡下读一本短篇小说,希望使自己不去想外面的电闪雷鸣,以及就放在几步之外的那枚用于试验的原子弹。“守在这样一个怪物旁边,想像着如果把它引爆,会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种极为痛苦的哲学体验。”几个小时后,霍宁格站在位于铁塔南部6英里的地堡里,泰然自若地把手放在启动原子弹试验的开关上。他是最后一个能中止试验的人,但他一直没有接到中止试验的指令。当地时间8月6日凌晨5点29分45秒,这枚用于试验的原子弹被引爆,如同太阳一般照亮了灰暗的天空,半英里内的所有物体在瞬间消失。试验的指挥官肯·贝恩布里奇说:“呸!现在我们都成了婊子养的。”不久,一艘船载着即将投放到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离开旧金山港前往南太平洋。“天皇的未来比平民的伤亡更重要”当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杜鲁门总统那里时,他正在德国的波茨坦与邱吉尔和斯大林会面。杜鲁门知道,战争很快就要结束,因为人们告诉他,原子弹能迫使日本投降,进攻日本本土时可能遭遇的惨重伤亡将从此避免。毫无疑问,投放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但它是否像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的那样,对战争的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最近出版的新书《与敌人赛跑》(RacingtheEnemy)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芭芭拉大学的历史学教授长谷川健,根据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档案资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长谷川健认为,苏联于8月9日宣布对日本开战,最终促使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投降。苏联的举动彻底打破了东京强硬派的最后希望,他们于是试图保留皇室,避免同盟国提出无条件投降的结局。“日本皇室的正式历史记载非常简洁地记录了,在长崎投放的第二颗原子弹对日本内阁关于是否投降的争论没有产生任何影响。”长谷川健说,“日本决定投降,并非因为遭受了原子弹造成的巨大毁坏,他们的领导人更关心天皇的未来,而不是平民的伤亡。”原子弹用来终止更恐怖的事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前的5个月里,人们通常认为,原子弹就是被用来终止更为恐怖的事情的。研制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带着害怕德国人会首先制造出原子弹的忧虑,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当知道德国人在这方面无法获得成功时,他们为尽快结束太平洋战争而工作。即使原子弹不是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因素,83岁的赫伯·里尔也并不感到遗憾。1945年,他曾在距离原子弹爆炸试验场几英里外的被征用的农舍内,亲手为试验用的原子弹装配了钚核心。如今,他又回到当年工作的地方,手中拿着一些被核爆炸改变了的石头,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在和其他国家的竞赛中首先造就了它。当时那样努力的工作是非常值得的。”
二战中,日本正式向中国投降的时间应该
二战中,日本正式向中国投降的时间应该是1945年9月9日。那么大家的疑惑又都来了,8月15日、8月21日、9月2日又究竟分别代表着什么日子呢?为了防止大家混淆,以下列出相关时间顺序和事件:1、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但未正式投降。2、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请注意,是“恰降”而不是正式投降)。3、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向同盟国正式投降(但未向中国正式投降)。4、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了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二战时期,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时间是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时间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代表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式向代表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的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扩展资料: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海军上将尼米茨上将、中国的徐永昌将军、英国的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的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无条件投降日
日本签订投降书和谁签的?
日本和国民党签的投降书,签署人何应钦,在美国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的。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甲板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文件上签字。签字的时间是9点过4分。接着,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签字。他代表美国、中国、英国和苏联及与日本作战的其他国家接受了日本的投降。9月6日,伯纳德·蒂勒上校把投降书和第二份日本帝国声明带回了华盛顿。第二天,在白宫举行的正式仪式上,伯纳德·蒂勒上校把这些文件交给了杜鲁门总统。并将这些文件由美国国家档案馆展出。1945年10月1日,它们正式被美国国家档案馆接收为馆藏资料。扩展资料人们通常认为,原子弹就是被用来终止更为恐怖的事情的。研制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带着害怕德国人会首先制造出原子弹的忧虑,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当知道德国人在这方面无法获得成功时,他们为尽快结束太平洋战争而工作。即使原子弹不是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因素,83岁的赫伯·里尔也并不感到遗憾。1945年,他曾在距离原子弹爆炸试验场几英里外的被征用的农舍内,亲手为试验用的原子弹装配了钚核心。如今,他又回到当年工作的地方,手中拿着一些被核爆炸改变了的石头,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在和其他国家的竞赛中首先造就了它。当时那样努力的工作是非常值得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投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