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中朝)
【原文】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①。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②?”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注释】
①中朝:西晋,晋帝室南渡后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
②尊侯:尊称对方的父亲。明德:光明的德行。当时俗传行疟的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使大人物得病,所以主人这样问。
【译文】
西晋时,有个小孩儿,父亲病了,他外出求医讨药。主人问他病情,他说:“是患疟子。”主人问:“令尊是位德行高洁的君子,为什么会患疟子呢?”小孩儿回答说:“正因为它来祸害君子,才是疟鬼呢!” 1、父病:动词,生病。主人问病:名词,病症。何以病疟:动词,得病。来病君子:使动用法,使……生病。2、语气助词,罢了。3、原文选自“言语第二”,表现小孩子机智,有礼貌,反应机敏,善于应答。4、主人想开个玩笑。既然你老爸是君子,就不会得这样不好的病,暗藏你老爸是不是不是好人的意思。
[create_time]2013-09-24 21:41:28[/create_time]2013-10-08 17:38: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百度网友60b6ebfabed[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62adc58.5vfhU8i6PCHVXmu0eg8uzw.jpg?time=3482&tieba_portrait_time=3482[avatar]TA获得超过33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8[view_count]
白话《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中朝)
1、解释四个“病”的含义
(1)生病 (2)病情 (3)患病 (4)动词,祸害。
2、“所以为疟耳”中“耳”的理解
“耳”:语气助词。
3、结合小儿的言行,对小儿的性格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聪慧、机智
4、主人为什么问“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
古时传说行疟的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使大人物得病,所以主人这样问。
【译文】
西晋时,有个小孩儿,父亲病了,他外出求医讨药。主人问他病情,他说:“是患疟子。”主人问:“令尊是位德行高洁的君子,为什么会患疟子呢?”小孩儿回答说:“正因为它来祸害君子,才是疟鬼呢!”
[create_time]2011-06-20 07:51:58[/create_time]2011-06-30 17:59: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0[alue_good]yisuo50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c2e6d7b.Yy5zuvKJBGDsNv2bdEhWIA.jpg?time=3206&tieba_portrait_time=3206[avatar]TA获得超过330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56[view_count]
古文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古文
3。西晋时,有个小孩儿,父亲病了,他外出求医讨药。主人问他病情,他说:“是患疟子。”主人问:“令尊是位德行高洁的君子,为什么会患疟子呢?”小孩儿回答说:“正因为它来祸害君子,才是疟鬼呢!”
4。巧妙地反驳了药店主人对父亲的讽刺,及维护了父亲荣誉,又顾及店主颜面
[create_time]2010-07-06 16:37:59[/create_time]2010-07-08 19:58:01[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42[alue_good]之后就不知道[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ff9784e.GKlIotIf_5-y8zzbeSIW-A.jpg?time=3095&tieba_portrait_time=3095[avatar]TA获得超过3.2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87[view_count]
4篇小文言文加翻译要少越少越好
①《观于海者难为水》原文: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缩小了,登上泰山仅觉得天下缩小了。因此,看过大海的人对于(小)水不易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也很难对(其它)学说感兴趣。观赏水有讲究,必须观赏那滚滚波涛,太阳和月亮有耀眼的光辉,对小小缝隙必能照射。流水在地面上流,不注满低洼之处就不往前流,君子立志行道,不了一定的程度就不能通达。”
②《尽信〈书〉不如无〈书〉》原文: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译文: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
③《范仲淹有志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 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译文:孟子说:“修养品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减少欲望。他为人很少有欲望,即便(善性)有所失,也很少;他为人欲望很多,即便(善性)有以保留,也很少。”
⑤《石崇与王恺争豪》原文: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 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 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译文:石崇和王恺比赛富有,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枝叶茂盛纷披,世上最少有珊瑚树比得上它的。王恺拿出它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用铁如意敲打它,它随手碎了。王恺既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的宝贝,脸色严厉地大声指责石崇。石崇说:“不值得懊恨,现在我还给您。”即令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统统拿来,有六、七枝高三尺、四尺,枝条的美好世上绝无仅有,明亮华丽看也看不尽,象王恺这样同等高的珊瑚树很多。王恺心中感到很不舒畅。
[create_time]2012-01-29 12:30:57[/create_time]2012-01-31 17:18:17[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9[alue_good]百度网友b40808d[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16ab3c.8uJj2t05T8Jpi8okRHUxKg.jpg?time=2983&tieba_portrait_time=2983[avatar]TA获得超过38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577[view_count]
3篇简短的文言文阅读,故事内容要熟悉,有原文、翻译、3至4个小题(其中要有一篇狐假虎威)
【原文】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翻译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逆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翻译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分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翻译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翻译【译文】
天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概括地推究:它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呢?回答是:有毅力的就成功,反之则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也就越难。不是极其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善于达到它的终点的。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尔后随之才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顾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幸运”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同时又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用驾船来做个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来走一千里的路程,这期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度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所以彼岸就始终不可能到达。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注释】
【主旨】
全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本文写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人士有的被杀,有的流亡,有的退隐。梁启超逃亡日本,还想努力进取,于是写《论毅力》,勉励处于逆境中的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被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坚持不懈,继续前进。 【原文】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翻译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翻译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翻译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翻译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翻译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翻译【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白,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够这样,谁不愿把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一定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象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象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 道德,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道德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道德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么呢?尽管如此,等待被被人任用的人,大概就像器物(被用与否)吧?用或不用都属于别人。君子就不这样,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传给弟子,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效法。象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我实在为有志于古的人高兴,也为他悲伤,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只是为了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向我问道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语。【注释】
【简 介】
此文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给李翊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文中围绕“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叙述了自己治学为文的经历,提出了“气盛言宜”(内容决定形式)、“务去陈言”(致力于创新)的文学主张,表现了作者排击世俗的勇气和顽强进取的精神。
李翊,时为诸生,向韩愈求教,并望荐引。次年因韩愈推荐,考中进士。
[create_time]2013-09-07 16:49:11[/create_time]2013-09-20 20:15: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82[view_count]
古文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古文中 对小孩的言行做简要分析
西晋时,有个小孩儿,父亲病了,他外出求医讨药。主人问他病情,他说:“是患疟子。”主人问:“令尊是位德性高洁的君子,为什么会患疟子呢?”小孩儿回覆说:“正由于它来祸患君子,才德性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是疟鬼呢!”
[create_time]2010-09-28 19:40:37[/create_time]2010-10-10 11:05:01[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9[alue_good]百度网友39dbe6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4433581.OzNA-BS6_e5Cd_OwVvsRRQ.jpg?time=3151&tieba_portrait_time=3151[avatar]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328[view_count]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全文翻译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全文翻译如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句子的理解.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设:摆放,摆设.甚:非常.诣:拜见.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曰:说 (3)对题目的理解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 之:助词,相当于“的” 子:儿子 把它连接起来. 整个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字义:甚:很 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 指:拜见 乃:就,于是 示 :给 看 曰:说 未:没有 孩子的回答很妙,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是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create_time]2022-11-30 00:02:40[/create_time]2022-11-30 14:03:0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4[alue_good]财来财来8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4abf99b.7tPOD5ZzxqeONRIoDuEZ5w.jpg?time=4106&tieba_portrait_time=4106[avatar]超过22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财来财来[intro]5429[view_count]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全文翻译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全文翻译如下: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reate_time]2022-12-07 12:22:53[/create_time]2022-12-02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松鼠看教育[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72352458,1240828958&fm=3012&app=3012&autime=1687770990&size=b200,200[avatar]超过5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4[view_count]选自《世说新语》的,要翻译!!!急,
(手工翻译)
孔文举十岁那年,跟随者父亲到洛阳去。当时李元礼非常有名气,是司隶校尉。当时去摆放的,都是非常有才学的或者是有亲戚关系的看门人才让进。文举到了李元礼门上,对看门人说:“我是府上李君的亲戚。”进门坐下。李元礼就问:“我和你有什么亲戚关系啊?” 孔文举说:“昔日我的祖先孔仲尼(孔子)和你的祖先伯阳有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所以我和你时代通好。”李元礼和宾客都惊叹孔文举的才华。太中大夫陈韪过一会来了,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会好。”孔文举又说:“想必你年轻的时候肯定也很聪明吧。”陈韪非常尴尬。
[create_time]2011-10-18 19:50:05[/create_time]2011-10-18 20:39:4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my1069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87ca25b.71aPNU0fCb9vywp6Unb_9g.jpg?time=3038&tieba_portrait_time=3038[avatar]TA获得超过421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72[view_count]
世说新语两则,速度翻译!!谢谢了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create_time]2010-11-25 20:38:03[/create_time]2010-11-25 20:40:3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6[alue_good]手机用户9086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f43d0e4.M2TT3jsef8jnE_RAW0dcyw.jpg?time=4243&tieba_portrait_time=4243[avatar]TA获得超过200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39[view_count]
中朝有小儿和咏雪两文有何异同点
都在《世说新语》的“言语”篇里,意味着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善于应对,语言能力强的角色。
不同的是,一男一女;一个是小孩,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小孩。
注意有人以为谢女也是少年,是错误的。
言语第二之二十七、小儿巧对
(原文)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译)西晋的时候,有一个小孩,他父亲病了,就乞讨求药。有一家主人问他什么病,他回答:“得了疟疾。”主人说:“令尊是有德的高人,怎么会患了疟疾?”小孩回答:“正是因为这是一种伤害君子的病,所以叫疟疾呀。”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欣然说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哥哥的儿子胡儿(谢胡)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太傅高兴得大笑。这个女子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create_time]2015-03-04 00:54:01[/create_time]2015-03-04 05:01: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云遮世说的生活[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4cd5800.70GHndXc_FtGgEF6lazc7A.jpg[avatar]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slogan]1992年毕业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愧于才疏学浅,遂于2000年再入陕西师范大学,进修教育硕士。[intro]197[view_count]
中朝有小儿和咏雪两文有何异同点
都在《世说新语》的“言语”篇里,意味着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善于应对,语言能力强的角色。
不同的是,一男一女;一个是小孩,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小孩。注意有人以为谢女也是少年,是错误的。
言语第二之二十七、小儿巧对
(原文)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译)西晋的时候,有一个小孩,他父亲病了,就乞讨求药。有一家主人问他什么病,他回答:“得了疟疾。”主人说:“令尊是有德的高人,怎么会患了疟疾?”小孩回答:“正是因为这是一种伤害君子的病,所以叫疟疾呀。”
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欣然说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哥哥的儿子胡儿(谢胡)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太傅高兴得大笑。这个女子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create_time]2015-03-02 17:28:16[/create_time]2015-03-02 21:32:3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云遮世说的生活[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4cd5800.70GHndXc_FtGgEF6lazc7A.jpg[avatar]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slogan]1992年毕业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愧于才疏学浅,遂于2000年再入陕西师范大学,进修教育硕士。[intro]115[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