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氏族

时间:2024-06-14 12:57:42编辑:小松

半坡氏族居住情况及主要食物来源

居住布局
既然居住区是一种环形布局,那么,四周环绕一条壕堑围护,就很正常了,尽管现在只清理一小段。堑深六至七米,宽五至八米。半坡人没有现代挖掘设备,完全是用简单的石铲一铲一铲掘成的,数百米的壕堑,算来起码出土量要一万多立方米,那时一个氏族能有多少人?除去老弱病残,还有多少强壮者?其工程之浩大之艰难,恐怕不亚于后人开凿一条大运河。中华民族最能吃苦耐劳,从原始先民也得以体现。夏雨时节,村落积水可以疏导到壕堑中,而野兽袭击、外族侵袭,壕堑做了第一道防护的屏障,称这是后世城壕的雏型或先驱,不为过。堑北为墓葬区,是一片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死者排列相当整齐,一般头部向西,以单人葬为主,也有二人四人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葬;有仰身葬,也有俯身葬;有直肢葬,也有屈肢葬,以及瓮棺葬。其中,成人儿童分开,儿童大多不葬于公共墓地内,而是置于瓮棺内,埋在房屋附近,或许想孩子年幼,尚需父母照顾吧,尤其瓮棺上有一钻凿的孔洞,大概是作为孩子灵魂的通道,表明半坡人已经具有人死后而灵魂不灭的观念了。如果从整个墓葬看,虽然那时仍处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物质极其匮乏,人类还没有走出混沌,因而没有阶级,没有贫富,更没有剥削与压迫了,但差别总是有的,可能社会学家会有很多种更科学更合理的解释,而凭直觉我以为,屈肢葬、俯身葬,一定与仰身葬不同,仰身葬者一定优于其他葬者,不然,就不会随葬品大多出现在仰身葬中了,现在不值钱的陶罐,而那时是较为贵重的了,宛若后代随葬的青铜器、金银器一般。

食物来源
半坡人要生存下去,最基本的就要有食物。其途径,一靠狩猎。从出土的许多石或骨的箭头看,他们已普遍使用弓箭,还有石球石矛。 由此可以想见,人类发明了弓箭与矛,延伸自己的臂力,最初只为满足生存需要,后来进入阶级社会,为了争夺领土,为了争夺权力,弓箭与矛才用于战争,用于消灭人类自己!二靠捕鱼。数千年了,渔网难以保存,网坠儿却不易腐朽,很简单,就是把扁平的小卵石,两侧击打出缺口,拴在网沿上,坠网沉入水底,网在水中张开,待鱼自投了。似乎陶器上曾印有布纹,半坡人已经纺纱织布,因此,他们就一定能够用细绳,编织鱼网。他们应该具有了这种能力。当然,我们切不可将五六千年前先人的智慧估计太高,毕竟是人类的童年,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相反,也不可能把他们的智慧估计太低,什么都不行,那还怎么称得上万物之灵呢?三靠种植。半坡人已大量使用石铲、石斧、石锄、砍伐器等生产工具,进入了较发达的原始农业阶段。他们用石斧、砍伐器砍倒树木,芟除杂草,并放火焚烧,再用石铲翻掘土地,石锄和尖木棒挖穴点种,最后,用石镰或陶镰收获,食用时用石磨盘、石磨棒脱皮碾碎。现已发现半坡人盛粟的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证明半坡人学会了栽培,粟耐旱易种,且便于存贮,不仅养育了六千年前的先民,至今仍是中国北方种植的主要作物。故此,我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了。记得上宅人也使用了石斧、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通过谷类孢粉鉴定,那时上宅地区便孕育了原始农业的萌芽。正是由于六千年前先民的生活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即便是刀耕火种,他们才能够过着较稳定较长久的定居生活,不然,或许他们还要扶老携幼,一群群地四处飘泊,随地而安呢。


[create_time]2015-02-27 11:02:42[/create_time]2015-03-14 11:01: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有爱科学[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55c1cb10f42a70453a20445e0094b49.jpeg[avatar]专注天文科普、人文普及、科技与科学趣闻[slogan]专注天文科普、人文普及、科技与科学趣闻[intro]398[view_count]

半坡氏族生产生活状况

距今时间:五六千年 ,生活在
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黄河流域) 。
作物有粟,(世界最早种植)鱼,肉,蔬菜 。
工具有磨制的石器,木制的耒耜(lei si )石刀,箭头,鱼钩,骨头制品,补鱼工具 。
生活主要饲养动物。建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会防线,织布,制衣。


[create_time]2015-10-05 23:39:30[/create_time]2015-10-20 15:52:3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alue_good]百度网友775ea096cc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d873785.0uAzgsP3UgMG25wywxWF_g.jpg?time=3588&tieba_portrait_time=3588[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8[view_count]

半坡原始居民主要食用的是什么?

半坡居民的主食:他们的主要粮食有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食物大大丰富了,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半坡人要生存下去,最基本的就要有食物。其途径,一靠狩猎。从出土的许多石或骨的箭头看,他们已普遍使用弓箭,还有石球石矛。由此可以想见,人类发明了弓箭与矛,延伸自己的臂力,最初只为满足生存需要,后来进入阶级社会,为了争夺领土,为了争夺权力,弓箭与矛才用于战争,用于消灭人类自己!二靠捕鱼。数千年了,渔网难以保存,网坠儿却不易腐朽,很简单,就是把扁平的小卵石,两侧击打出缺口,拴在网沿上,坠网沉入水底,网在水中张开,待鱼自投了。似乎陶器上曾印有布纹,半坡人已经纺纱织布,因此,他们就一定能够用细绳,编织鱼网。三靠种大米,他们应该具有了这种能力。扩展资料:他们用石斧、砍伐器砍倒树木,芟除杂草,并放火焚烧,再用石铲翻掘土地,石锄和尖木棒挖穴点种,最后,用石镰或陶镰收获,食用时用石磨盘、石磨棒脱皮碾碎。现已发现半坡人盛粟的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证明半坡人学会了栽培,粟耐旱易种,且便于存贮,不仅养育了六千年前的先民,至今仍是中国北方种植的主要作物。故此,我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了。记得上宅人也使用了石斧、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通过谷类孢粉鉴定,那时上宅地区便孕育了原始农业的萌芽。正是由于六千年前先民的生活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即便是刀耕火种,他们才能够过着较稳定较长久的定居生活,不然,或许他们还要扶老携幼,一群群地四处飘泊,随地而安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坡氏族

[create_time]2022-07-30 19:59:59[/create_time]2022-08-12 21:20: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阿鑫聊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4792276549bb25b14659540b2ea4e557.jpeg[avatar]生活知识分享小达人,专注于讲解生活知识。[slogan]生活知识分享小达人,专注于讲解生活知识。[intro]133[view_count]

半坡饰族的品牌简史

1997年,两位艺术院校出身的学生)创立“半坡饰族”原创艺术手袋品牌。1998年,bampo(半坡饰族)第一家真皮艺术手袋专卖店在重庆杨家坪商业街开业。2001年5月1日,bampo(半坡饰族)品牌走出重庆,抢占中国西南顶级商圈制高点:成都春熙路步行街。2001年底,bampo(半坡饰族)在北京注册建立了中国事务中心,并加入马德里国际商标保护公约,在全球数十个国家享有品牌法律保护权益。2003年初,bampo(半坡饰族)在广州建立自己的专有生产基地。广州市蕊碟皮具有限公司正式确立为“bampo(半坡饰族)”品牌大陆地区制定生产商。同年10月,bampo品牌分别在广州和香港成立了产品设计研发中心。2003年至2006年,四年之间,bampo(半坡饰族)艺术手袋直营专卖店又先后进驻武汉、长沙、昆明、西安、合肥、南京、苏州、杭州、上海等十多个全国一级城市的黄金商圈,发展直营店铺近百家。至此,长江沿线市场战略格局初步形成。2006年底,根据品牌发展需要,“半坡饰族”作为中文品牌使用。专卖店店名正式确定为“半坡艺术手袋馆”。并在企业内部引入品牌战略意识。初步实施产品溢价策略。开展产品结构调整。为产品风格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做出系统规划。2011年11月,bampo(半坡饰族)正式发行对外季刊——《包容》杂志。《包容》这两字源于半坡饰族的品牌使命“发现艺术美 包容女人心”,包容两字与半坡的产品有着心领神会的关系,包容是半坡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价值观,包容是一种人生大智慧。2011年11月 “精灵之夜——bampo半坡饰族2012年新品发布会”于成都宽窄巷子举行,半坡VIP顾客、商业合作伙伴以及成都当地知名艺术家、媒体代表等400多位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2011年11月,艺术手袋 财智人生——半坡饰族2011全国招商会”在成都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名准客户和老加盟商同赴财富和智慧的盛宴。此次招商会在bampo历史上虽属首次,但其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性和专业度却博得了满堂喝彩,现场成功签约100余家加盟商。2013年6月,半坡饰族2014“苏州艺象”新品发布会于苏州网师园举行,苏州园林代表、知名媒体代表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时至今日,bampo(半坡饰族)品牌已拥有300多家加盟专卖店和100多家直营专卖店。占领了长江沿线一、二类城市的各大顶级商圈。

[create_time]2016-05-18 02:43:08[/create_time]2016-06-01 17:21: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同琦yg[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c83de37.vGteYZm81v5zklmx8JutSg.jpg?time=3668&tieba_portrait_time=3668[avatar]超过5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35[view_count]

半坡氏族的介绍

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6000年前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原始农业有了发展,开始有原始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狗等。会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并使用陶器,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定居生活。以经营原始农业为主,使用的石器为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create_time]2016-05-28 21:10:00[/create_time]2016-06-08 03:14: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手机用户0215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9a80743.2Wkpic12ABgQHY6GdT7Tuw.jpg?time=2147&tieba_portrait_time=2147[avatar]TA获得超过21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3[view_count]

半坡的墓葬怎样看出平等的氏族文化?

从从半坡遗址出土的遗物可以推出,早期的半坡氏族具有平等的观念,虽然在有些方面表现有所不同。半坡人对成人和小孩是用不同的方式埋葬的,成人一般都埋葬在防护壕沟北侧的公共墓地中,墓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共发掘清理出174座墓葬。埋葬的样式较多;最普遍的是仰身直肢葬,其次为俯身葬,此外二次葬是仰韶文化较流行的一种葬俗。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二人以上合葬的只发现两处,一处是两个成年男人合葬在一起,一处是四个青年女子合葬在一起。墓葬的墓坑窄小,仅能容一具尸体,大部分没有葬具,随葬品主要为日常生活使用的陶器,最常见的有煮炊用的罐、汲水用的瓶和壶、盛物用的罐和饮食用的钵、盆、碗,少则1件,多则10件,多放在脚下或压在下肢上面。另外还有少量的骨珠、陶环和耳坠等装饰品。埋葬夭折的小孩与大人不同,在发现的76座小孩墓中,除个别外,绝大部分埋葬在屋旁,而且用瓮棺。即在埋葬时先挖一个坑,在里面先放一个大粗陶瓮或罐,然后把孩子尸体放在里面,再盖上一细泥陶钵或陶盆,并在其底部凿一个小洞。较大的孩子用两个陶瓮对起来作为葬具。瓮棺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死者尚未成年,不得埋入氏族墓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灵魂观念及“亲子之情”而把幼儿葬在健在的亲人近旁,并在葬具上凿出小孔,供灵魂出入,便于得到亲人们的照应。半坡遗址的墓地位于村落近旁,一般被认为是氏族墓地,死者按一定的规则葬入本氏族墓地,它的男女分别合葬、对幼儿的厚待等,都明显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半坡遗址的文化艺术主要体现在陶器的装饰上。半坡出土的陶器的外表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除绘有彩色图案外,还有绳纹、线纹、刻画纹、剔刺纹、弦纹、蓝纹、编织纹和附加条带纹等不同纹饰。装饰的目的具有明显的实用性质。器物的纹饰、质料和用途相一致,如粗砂陶制的炊器,多饰绳纹,细质硬陶制的汲水器多饰线纹,细泥陶制的饮食器和水器多饰彩色花纹。半坡的彩陶,以红地黑花为主,也有白地黑花或黑红二色花等。花纹以几何形图案为主,也有的表现动植物形象,如鱼形、鹿形和一些鸟兽的形象,其中以鱼形纹为最多最有代表性的纹样,其组合有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两样。鱼的样子,有的比较写实,有的较为夸张。此外还有人面纹和几何形图案花纹。人面纹绘于彩陶盆内,人的嘴边对称地各衔一条鱼,鱼和人面融为一体,这种图案似与巫术和图腾崇拜有关。在半坡遗址出土的圜底钵口沿部的黑彩宽带纹上,发现了较多的刻画符号,计22种。这些符号有竖、横、斜、叉等,多是在器物烧成前刻画的,少数是在烧成后或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刻的,有人认为它们是起源阶段的简单文字,也有人认为是结绳记事和刻本记事向图画文字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所有这些图画和符号代表什么意思,没有人能确切知道。

[create_time]2019-08-02 21:13:39[/create_time]2019-08-02 21:14:1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uname]https://cambrian-images.cdn.bcebos.com/1c63fb2932862a09d20401a5f2416b15_1543989216895.jpeg[avatar]德以明理,学以精工。[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6[view_count]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的相同点有哪些?

相同点:1、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2、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3、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4、都使用磨制石器。5、都会制造陶器。相关内容解释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内的新石器文化三大经济文化区:1、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2、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3、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2/3。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细石器特别发达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发达。

[create_time]2022-09-18 02:15:41[/create_time]2022-09-28 12:48:1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娱乐畅聊人生[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a52ae99f8287e16a8a68d8ee5b6f9f68.jpeg[avatar]高尚的娱乐,对人生是宝贵的恩物。[slogan]高尚的娱乐,对人生是宝贵的恩物。[intro]29[view_count]

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不同之处有什么?

不同:1。半坡人种粟,而河姆渡人种水稻。
2。半坡原始遗址则出土了用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半坡居民使用原始的织机,织成麻布,制成衣服。
3。从工具方面看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进步已普通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生产方面能种植的更多。
4。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
5。半坡居民烧制彩陶。
6。河姆渡居民在低洼处,并学会挖井。
7。半坡原始居民的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create_time]2013-08-12 15:00:43[/create_time]2013-08-26 15:51:33[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5[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43[view_count]

半坡人的母系氏族

给妈妈爸爸的话:这个故事里讲的半坡氏族和前面讲的河姆渡氏族,处于我国历史上的同一个阶段,即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氏族就是以血缘关系结成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所有成员都是一个祖先的儿男辈和孙子辈。人们共同劳动,得到的物品,平均分配。没有固定的一家一户,没有个人财产。母系氏族就是妇女居于氏族的主导地位,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靠妇女的劳动,氏族的首领是老祖母。考虑到孩子还小,在故事中没有讲母系氏族这个概念,而是讲述人们都要听老祖母的话,每天妇女干的活比男人干的多,以及大家都要交出自己弄到的食物,一起享受劳动成果,通过这些事情勾画了母系氏族社会的主要特点。

[create_time]2016-05-14 04:16:24[/create_time]2016-05-28 19:21: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alue_good]手机用户6244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2f15d11.1JY0BG3ZJMZlRCyo9CTrqQ.jpg?time=913&tieba_portrait_time=913[avatar]TA获得超过12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8[view_count]

为什么说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而不是父系?有什么根据?

当时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便决定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制形成时是禁止内婚的,氏族成员进行族外群婚。
因为实行族外婚制,子女跟随母亲,因此是无父无夫的国度。在生活时代有限的原始社会下,氏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血缘关系是维系氏族成员的纽带,互相保护,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工。青壮年男子担任狩猎、捕鱼和防御野兽等任务;女性担任采集食物、烧烤食品、缝制衣服,养育老幼等繁重任务;老人和小孩从事辅助性的劳动。


从简单的分工中,不难看出,女子从事的职责比男子从事的狩猎有比较稳定的性质,是可靠的生活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她们是氏族组织中的重要成员,她们的活动是为了氏族集体的利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维系氏族的生存和繁衍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妇女在氏族公社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遍受到重视。


[create_time]2014-08-19 18:25:28[/create_time]2014-09-03 03:10:3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山川都会[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f39ea72.bBy9OqFwymFUoLA9nzJJAw.jpg?time=4973&tieba_portrait_time=4973[avatar]TA获得超过37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09[view_count]

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人类已经由晚期智人迈入现代人时期。那时,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仍然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但生产力水平与生活质量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容貌也与今天的人类没有多大差别。他们实行着群婚制。一个氏族的男子成年后就要到另一个氏族中与其中的女性结婚,并在那里生活,死后再运回原氏族安葬。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孩子们只认识自己的母亲,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人们的亲属关系就按母亲的血统来确定。所以,这一历史时期就叫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母系氏族公社里,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也没有阶级的区别。知识点父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又称“父权制氏族公社”,是原始公社制度的一个阶段,是继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的原始氏族的又一公社阶段。特点是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男子支配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氏族首领由成年男子担任,男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有权支配家庭的财产,并支配家庭的成员,妻子从夫居。父系氏族公社存在的时间,一般认为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和青铜时代的初期。分别生活在中国北方与南方的原始人已经进化出了不尽相同的生活方式,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文明。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原始人,一般集中在黄河流域。他们在进化的过程中更加依赖于经过精心磨制的石器,骨器则用得比较少。他们已经学会了种植作物,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始种粟;他们也学会了驯养家畜,开始饲养猪、狗。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黄河流域的原始人们掌握了烧制彩陶的工艺,还会在彩陶上绘制生动优美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这证明他们已经拥有了原始的艺术气质和审美眼光。半坡氏族就是这一时期黄河流域原始人进化中的一支部落。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西安半坡村,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在这个氏族的村子里,一条深、宽各有五六米的大壕沟围绕着氏族成员的居住区,里面分布着40多间中小型住房,中间有一座长方形大屋,是氏族成员的公共活动场所。房屋旁边还有许多储藏东西的地窖200多个。在壕沟外,东边是制造陶器的窑场,有烧陶窑址6座,摆满了各种陶土制作的器皿,陶器上还绘有黑色或红色的花纹图案,有人面、鱼、鹿、鸟和几何图形。有的陶器制作得十分精致美观。北边是氏族成员的公共墓地,有成人墓葬174座,儿童瓮棺葬73座。墓葬的隆重表明他们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半坡人的生产工具是打磨光滑的石器。女性们用锐利的石刀、石铲在火烧过的荒地上松土整地、种植五谷,经营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男性则使用弓箭、鱼叉等从事渔猎活动。半坡人还学会了把猪、狗、牛、羊等野生动物驯养成家畜。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他们已经学会纺织和缝制,能裁剪出合体的衣服。他们还拥有高明的制陶技巧,尖底瓶就是这样的陶器之一。尖底瓶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这种汲水工具便于手提与肩背,灌满水后也不容易漫出。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还发现水蒸气可以蒸熟食物,于是制作了陶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利用蒸汽的范例。半坡人有丰富的文化生活。他们烧制彩陶,在上面绘制了精美的花纹。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作品,线条明快,人头像的头顶有三角形的发髻,两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这反映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特殊感情。与黄河流域的同胞不同,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人生活在另一种文化氛围中。南方地区多雨、潮湿。为了适应环境,长江流域的原始人通常会将房屋架离地面,以避免被水浸泡。他们主要种植水稻,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人工培育水稻的一群人。适宜的南方气候使生活在那里的原始人有更充足的食物,因此生活更为闲适。闲暇时间被用来制造骨器,缝制衣服,纺织布匹,也被用来进行艺术创作。总之,他们有更多用来装点生活的发明。河姆渡氏族是长江流域原始氏族的代表。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处于同一时代,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同样也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那里的氏族成员把一根根木头打进地下,然后在桩柱上架设房屋。这种把居住面架高的房屋称为“干栏”式建筑。他们和半坡人一样,也喂养猪、狗、牛等家畜,但与半坡人烧制彩陶不同,河姆渡人烧制的陶器为黑陶,而生产工具除了石器外,还较多地使用骨制工具。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水平比较先进,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都是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河姆渡文化在农业上以种植水稻为主。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河姆渡人不像黄河流域的半坡人那样种植粟、黍等谷物,而是大量栽培水稻。在河姆渡遗址两期发掘中,第四文化层上部大多发现灰、黄、白三色黏性细砂土,分别与稻谷、谷壳、稻叶和木屑等相间组成多层次连续堆积,每层间距2~10厘米不等,总厚度一般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00厘米。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有的连谷壳上的稃毛、隆脉及芒刺都清晰可见,经鉴定属人工栽培水稻,并已有籼、粳之分,以籼型为主。河姆渡遗址稻谷遗存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年代之久远,在其他遗址发掘中是绝无仅有的。与大量稻谷伴随出土的,还有翻土工具骨耜194件、木耜2件及中耕农具木铲3件、收割工具骨镰9件和脱壳工具木杵2件等。在遗址西北部的考古勘探中,发现第一和第二期文化分别有古水稻田遗迹。这说明河姆渡的稻作农业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已进入“耜耕农业”阶段。尽管后来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和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发现距今1万年左右的人工栽培稻谷,但都不及河姆渡遗址丰富多样。几十年来,“河姆渡”几乎成了中国稻作农业的代名词。虽然稻作农业在河姆渡已有重大发展,出土的陶釜底部经常能看到烧糊的锅巴,但稻米仍不是当时河姆渡人的主食。当时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我们的先民不会无视更方便、更直接、攫取技术更为娴熟的取之不尽的野生资源。也未进化到农耕技术比较发达的程度。来自于自然生长的食物对河姆渡文化仍起支撑作用,农业在它发生的初始阶段仍未取代采集、渔猎经济。进入耜耕农业阶段后,食物来源比以前更加稳定,加上较长时间的定居,使原始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出现了各种质料的原始艺术珍品,堪称史前工艺品中的佼佼者。这些艺术珍品表明,河姆渡人已掌握了较熟练的各种手工技术,已有专门从事手工业的生产者。在众多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甚至是建筑构件上,都发现了许许多多能反映河姆渡先民具有较高水平的原始艺术杰作。引人注目的有:人首、猪、鱼和兽形等陶塑艺术品;猪纹、稻穗猪纹、缠枝叶纹、五叶纹、鱼藻纹等栩栩如生的雕刻图像;圆雕木鱼、鱼形捉手木器柄制作十分精致;特别是一批精美绝伦的骨、牙艺术品,其精巧程度按现代雕刻眼光看也属上乘之作,使人叹为观止。其中,锥刺双头连体鸟纹、线刻双鸟朝阳纹和鸟形圆雕等,堪称珍品中的精华。更令人惊讶的是,河姆渡人已经懂得制作漆器的技术。在遗址中发现的木胎漆碗,瓜棱形表面有一层鲜艳夺目的朱红色表层,光谱图与马王堆漆器所显示的光谱图相似,这使我国髹漆历史从商代推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遗址中还出土了织机中的卷布棍、绞纱棒、疏经棒、纬刀、梭形器等构件,这在同时期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独一无二。河姆渡人的纺织技术在当时也一定是天下第一的。他们还会用植物纤维手工搓成双股、三股粗细绳索和用芦苇秆编成的人字纹、多经多纬的苇席等,与今人编织的也不相上下。可见当时河姆渡人的编织技术也已达到较高水平。半坡与河姆渡遗址,是我们祖先所留下的代表南北方迥异文化特点的遗迹。祖先的智慧不能不令我们叹服、自豪。今天的中国人,都是半坡人、河姆渡人这样伟大祖先的后裔。

[create_time]2019-03-11 14:40:04[/create_time]2019-04-04 17:40: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易书科技[uname]https://cambrian-images.cdn.bcebos.com/437f992c8155dba988bb25a25943ec6f_1540194217793.jpeg[avatar]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slogan]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intro]458[view_count]

半坡氏族原始畜牧业是什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书中写到: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遗址。时间:5000~6000年前工具:打制石器和木制工具、骨质器具房屋——半地穴式食物:粟、白菜、芥菜、鱼、猪、鹿原始畜牧业为饲养——猪(和现在的猪不一样,体型较小。)

[create_time]2019-05-13 19:29:27[/create_time]2011-10-29 09:54:54[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15[alue_good]语文小天才的店铺[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3906272782,3009144163&fm=3012&app=3012&autime=1660589425&size=b200,20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32[view_count]

半坡氏族原始畜牧业是什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书中写到: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遗址. 半坡人:时间——5000··6000年前工具——打制石器和木制工具、骨质器具房屋——半地穴式 食物——粟、白菜、芥菜、鱼、猪、鹿 原始畜牧业为饲养——猪(和现在的猪不一样,体型较小.)

[create_time]2019-08-25 13:14:40[/create_time]2008-02-04 20:41:5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守果吉凡之[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c3e7df.Sn5Tk-4Di2MVDu5DTyuYow.jpg?time=10892&tieba_portrait_time=10892[avatar]TA获得超过101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09[view_count]

为什么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

1952年,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一个叫半坡村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氏族部落遗址。经过发掘,找到了我国著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半坡氏族。大约在5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从原始人群时期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最早的氏族公社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古书上记载:但知其母,不知有其父。意思是说小孩生下来以后,只认识母亲,却不知道父亲是谁。当时要计算一个氏族有多少人,人们只去数一数有多少个女性,而男子是不在计数之内的。谈话中提起某某,也只说他是哪位母亲的孩子,谁也不会问他的父亲是谁。因此,古代传说中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很少有男子。当时,男子主要的工作是打猎和捕鱼,有时很长时间都不回家。野兽和鱼不是每天都能找到,男子对食物的供给是不固定的。相反,妇女主要是在住地附近采集可以吃的植物、昆虫等,她们还要养育子女,照管家务,在家里的时间比较长,小孩有什么事依靠的都是母亲,慢慢地她们自然就成了氏族的中心。后来她们发现把植物的种子埋到土里,第二年,它又会长出新的植物。于是妇女开创了原始的农业。这样一来,她们能够保证为大家提供食物,比起三天打猎两天空手而归的男子,妇女在氏族中的地位更高了。这样母系氏族社会就形成了。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村这个地方就有原始人类居住,从考古发现的墓葬来看,一些坟墓中有随葬品,而这些随葬品大多数都在女性墓中。从这里可以看出妇女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大量的史料来看,半坡氏族是我国比较早的母系氏族社会,它代表了黄河流域一带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情况。


[create_time]2012-10-29 17:11:06[/create_time]2013-09-14 23:52: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阿k丶2931[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525d84c.QXKMHOElj5xrgWvihPB46g.jpg?time=3613&tieba_portrait_time=3613[avatar]超过6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0[view_count]

上一篇:汽轮机技术

下一篇:本草减肥茶